——静安乐龄讲坛介绍
静安区有了乐龄讲坛,这是静安老年人的一份幸运。
乐龄讲坛作为静安区社区老年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因它的特色明显,适合一大部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听讲习惯而集聚了旺盛的人气。据统计,2010年春季,讲坛共开设54门课程54次讲座,参加听讲的老人达6500余人次,比往年增加了1000余人次。6月20日讲坛参与“静安学习资源联盟”教学活动展示,由于听讲的人多,130张座位的报告厅,只能临时加了30张椅子才容纳了络绎不绝而来的老人;原定下午2:00开始,不少人1:00不到就进场占据最佳位子。那天天有阴雨,还是有一些老人闻讯从浦东、宝山等外区赶来,有两位老年夫妻为了不忍割舍学期最后一次讲座,硬是把去外地避暑旅游的日程推迟延后。
其实,如此火爆场面在平时讲座中屡屡出现,五年多来,经久不衰,乐龄讲坛之所以受到如此欢迎,是有它不一样的原因。
凡走进讲坛的老人,大多冲着他们喜爱的主讲人和题材而来。在乐龄讲坛,主讲者的高品质保证了它的生命力,贴近生活的题材决定了它的活力。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商友仁以精当的材料、精辟的观点、发挥自如的表述方法,阐述着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功过是非,强烈的反思顿悟作用,令听者如沐春风、如拥暖炉。解放军统筹学会副会长吕蓬教授在收集大量素材资料基础上,每年两次来讲坛作首讲,对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宏观分析评点,客观、敏锐、清晰,令人信服,都让老年人翘首以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与上海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龚克瑜博士,每当对现时的朝韩与亚太政局进行动态分析时,让那些关注天下事的老年知识分子胸中激荡起竞争激烈的国际风云,充满满足感。《中国的易经八卦》则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冰隅主讲。张教授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养生之道,坚持十余年,终成正果,他出版专著十余本,多次在“东方讲坛”演讲,他在乐龄讲坛讲课以“讲专业知识深入浅出”,“融养生知识于生活实用之中”见长,颇有新意,使受益者感到充实,因而深得老年人青睐。
讲坛“短”“平”“快”“活”“实”等诸多特点,都反映在众多的讲座中,十分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因而吸引了一大批老年人近悦远来。日常生活中,老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可支配的时空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内容,而正是由于讲坛提供的题材丰富多彩,因时因需而变;主讲人个性多样,风格气质各异;内容简约集中,主题鲜明突出,耗时不多;形式上可以一题一讲,也可以一题多讲,灵活实在;课程设置绵密、周期长,周周有新课,天天有新意;授课点又设在每个街道社区,就在自己家门口,来去方便,轻松自在;每一讲都配有讲义,人手一份,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成了听课的得力助手。这么多的有利因素终由“众口难调”变为“众口易调”,讲坛乐意被老人们所接受。乐齢讲坛成功举办的模式与社区学校上课浑然不一样,讲座式学习能够受老年人欢迎,有相当一部分社区社会老人就是奔着讲坛而来。
讲坛开设的课程可听性强,不刻意追求顶级的主讲人和最“好”的课题,“合适的就是最好的”。除开设文史、时政、科技、老年保健等传统公共课程外,根据静安区发展需要,重新调整增设了《认识静安》板块,说的都是静安区的事,去年一开讲即十分叫座,老人们说,听了讲座后,感觉上就是一个字——“新”,过去只能在单位里听到的政府信息,想不到退休了在社区还能继续听到,却又不是那种说教式的大报告,不管是解读建设国际静安构想、思考静安服务养老体系,还是评点静安海派教育、介绍静安城区服务与管理等等,都是谈静安区事,谈民生事,谈百姓关注事,主讲者又都是政府部门领导和行政专业管理人员,他们能以平等的姿态、平和的语气与老人面对面阐述事理、分析问题、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一位静安老人说,讲坛缩小了政府和百姓的距离,使我们了解了静安区区情区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务公开,讲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我对建设国际静安更有信心了。一位外区来的老人说,他所在的区没有这种形式的讲座,是慕名而来,听了,乐了,既享受了精神大餐,又认识了静安中心城区。板块设计因时而变,例如,适时开设“迎接世博600天”“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建党九十”“城市问题,城市记忆”“世际回声”等系列,都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
这就是讲坛个性化产生的叠加效应。
乐龄讲坛还改变了传统的台上讲台下听的单向听讲模式。老人们往往不满足于一二个小时的被动学习,他们不乏思考,敢于提问,不时与主讲老师切磋交流,甚至提出质疑。他们中的不少人每次听讲后意犹未尽,把讲课内容带回社区,自发组织理论小组(讲坛沙龙),结合形势和自身情况进行漫谈讨论,目前已有十来个这样的小组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活动。讲坛也改变了一些老人的生活方式,一位老人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四提早到授课点,义务接待、点名、发讲义,从没缺席过,以此为快乐;有四位老人成了社区讲师团成员,他们吸收了讲坛精彩内容进行宣讲;一位学员自觉要求上讲坛演讲,谈心得体会。另有一位老人运用比较学习方法,通过三种不同途径(看上博展示厅,游世博会,听乐龄讲坛)了解《清明上河图》,他认为讲座给他最全面的认识。有十多位学员(其中两位是主讲者)撰写的文章被《静安社区教育》《静安时报》刊用。他们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表示乐龄讲坛学习似乎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作为老年公众学习的一个平台,讲坛定期组织开展学员座谈沙龙活动,并发扬先进,评选学习积极分子,如“提高自身修养的曹明清”“听与讲交融的陈家荣”“勤纪录的黄粤英”“自主学习并扩展兴趣的徐秉恒”“学习并快乐着的殷明翰”“学习使晚年充实的俞康福”,还评出朱树永为“乐龄讲坛之友”,使讲坛的社会效应不断得到辐射。
“霜叶红于二月花”,讲坛之花别样红。乐龄讲坛开办五年半,已累计举行335场讲座,听众达71000人次。乐龄讲坛为老年人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门,愿这朵绚丽的奇葩越开越鲜艳,越开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