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生命不息 学习不止
2006年08月04日 来源:章蕴菡 浏览次数:171
我是1988年退休的,今年76岁,退休18年,上老年大学也已有16年。学习和奉献,使我增添了生命的活力,永远跟着时代前进!
回想起刚退休的那两年,从紧张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就成天围着自己的小家庭转,很不是滋味。后来想,退休只是退出工作岗位,并没有脱离社会,退休也并不是从事革命工作的结束,而是向另一种新的生活转向,感到长此下去,就会变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庸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于是,我除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外,我下定决心走出家门选择了老年大学,接受再教育。当时因为我们家住闸北,老爱人从1989年就开始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闸北分校学书法和摄影,我从1990年开始到闸北分校学绘画,学了两年。1992年搬到静安后,上海电视台和上海文化业余学校联合开办老年影视广告艺术班,我学了两期。接着又先后在静安区老年大学和曹家渡社区学校学习时装表演。随着信息化的来临,我又学电脑和手机信息并参加了曹家渡街道秋韵合唱队和交谊舞联谊会,也同时在闸北区老干部大学学习交谊舞。我与老年教育同行的16年里,尝到了在学海遨游的乐趣,学到了用画笔、形体、演艺、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在网上浏览成为我晚年生活的一道新景观,使我饱尝了知识的力量,并从求知、求学、求健走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一、老年人只有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永远跟着时代前进。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读书看报学习知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老年人完善自我的需要。老年大学是现实生活中的极乐世界,它载着成千上万的老同志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我在上老年大学之前,一直有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生长在书香门弟,祖辈是书法家,父辈是大学教援、医学博士和科学院研究员,同辈大都是老师、教授及博导,而我在高中快毕业时,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进过大学的门。自从进了老年大学后,越学越感到知识的海洋是那么深,宇宙是那么地大,自己懂得的太少,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不论学什么都很勤奋刻苦,珍惜这样好的学习机会。例如在学国画第一年,因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至使腿痛得不能走路,我拄着拐杖坚持到学校也不愿缺课。再如参加秋韵合唱队后,有专业的好老师指导,机会难得,决心做一个合格的队员,由于演出任务多,时间紧、难度大,我就经常把歌纸带在身边,连走路乘车都在背诵。学习中,每当攻破一个难题,达到一个新境界,我就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愉快。经过影视表演、时装表演和交谊舞等学习。1993年开始,我就担任了上影厂的业余演员,先后参加过二、三十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从讲一二句台词的群众演员,到演一个母亲或奶奶的小角色,并在上海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快乐大转盘》中与两位持主人一起演小品;1994年上海举办中国上海国际模特服装艺术展示大赛,我报名参加了并进入老年组复赛;2000年参加上海电视台五星奖大擂台全能比赛,获得五颗星92分的好成绩;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健康老人大赛,获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比赛总分第二。通过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深深感到少年是人生的起点,老年是人生的高度,老年人也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朝气,一种年轻的心态,才能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老年人独特的美。生活中乐趣处处有,看你找不找;生活中烦恼也时时在,看你怎样去对待。当我学会电脑后,就不感到它的神秘,就能与年轻人一起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乐趣,手指轻轻一点,世界就在眼前。知识要不断追求,生命会永远年轻,一个人生命的长短不能由自己决定,而生命的内容和质量是自己可掌握的,只有不断善于寻找生活乐趣,才能使老年生活充实、愉快。我要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要求的可爱的老人,为晚年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
二、老年人只有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在社区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在社区,是社区中的一员,应该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用学习中日积月累的知识去发挥余热。我先后参加过静安区和曹家渡街道《学无止境》和《我的家庭与开革开放》两次演讲比赛均获得第一名;我担任市妇联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两次获得优秀信息员称号;我也是静安区妇联家庭议事会成员。平时在市妇联、区妇联以及曹家渡街道或高荣小区召开的各项工作会议上,常常要我带头发言,而我每次的发言都能获得一致好评,这都是因为我能坚持长期学习,才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要求、紧密联系实际,而且语言生动有力,使群众爱听,因而对各项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我还常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散文诗。如《做身心健康的老人》、《老年乐》、《为所年举杯》等在静安区、在敬老院、在校友会以及市妇联信息员会议上朗诵影响很大,一致反映思想境界高,语言生动有力。会后,好多人来向我要原稿,连静安区卫生局召开全区卫生工作者会议,还专门请我到会朗诵。其实我也并不是诗人,只是平时爱学习,经常注意收集资料而己;在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时,我与中学生同台演讲;我还到一师附小参加过二甲班的主题班会,给小学生讲童年的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还到南西幼儿园与孩子们联欢,和老伴一起给他们表演吉他和拉丁恰恰;并多次在高荣小区春节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推动先进文化的开展;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50周年时,小区居委会要我写一篇文章,由于要稿时间紧,我白天要忙于其它活动,只好晚上开夜车帮他们完成任务,还获得了二等奖;我还代表过曹家渡街道和其他同志一起参加静安区的时装表演哩!我通过学习和为社区工作,深深感到社区是个大舞台,是老年人施展才华的场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现在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在生活中不断前进,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有所追求,才有生活动力,才能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
三、老年人只有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用新的理念治理现代家庭,为创建和谐社会出力。
家庭是缩小的社会,家庭素质高一分,社会文明就高一度。家不仅仅是一间屋子、一幢房子,也又仅仅是一个提供食宿的地方,家应该是家人之间用爱心构筑的温馨家园。老年人如果不学习,没有时代语言,就无法与晚辈沟通,就会使晚辈看不起,生活就是孩子学习的内容。家长不能只督促孩子学习,自己一定要带头学习,作出榜样。在我们家经常会形成学习活动,孙辈们常会向老人提出一些知识性问题或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有一次,外孙女有意来考我一个问题,我回答得很完美。外孙女听了高兴地说:“老外婆啊,你可真不简单!”之后,她就更加尊敬我了。而我在子女成才之后,从未放松过对孙辈的教育。例如1998年暑假期间,我国爆发了特大洪涝灾害,当时小外孙才读小学二年级,我带着她一起收看电视新闻,看到电视屏幕上军民一心抗洪的动人场景后,第二天,她就主动到居委会把零花钱捐给灾区小朋友(开学后在学校又捐了一次),还把江主席说的“高建成同志在危难时刻和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那段话,背得滚瓜烂熟。平时,我们带孩子外出旅游都是把瓜果皮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垃圾箱。当“七不”规范公布后,小外孙做得非常好。多年前,他在一师附小读小学时,放学后,参加静安区少体校篮球培训,在回家的路上又饿又渴,如果要买东西吃,他总把废纸屑拿在手中等有垃圾箱再扔;只要看到红灯,即使没有汽车来往,也决不过马路。他还经常督促家人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有一次,他爸身穿汗衫想下楼买些日用品,却被他制止。我每年给孙辈压岁钱或生日礼物都是买粉红色的牛皮纸自己糊信封,在上面根据他们的优缺点写几句鼓励的话。当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学生说:“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业中才能闪闪发光。”我把这两句话都写给了孙辈。最近的“八荣八耻”,我也考问过他们是否知道。几十年来,对子女和孙辈的家庭教育使我深深体会到,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老人身为一家之长,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只有不断完善自我,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用礼仪规范行为,用高素质高品味去影响家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成长,才能带领家人共焕社会真情、共献社会爱心、共扬社会正气、共守社会公德。只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适应竞争与挑战的形势,才能使家人都成国家昨天、今天和明天有用的人。多年来,我们家之所以能获得曹家渡街道十佳家庭以及学习型家庭标兵示范户、静安区五好文明家庭和特色学习型家庭、特色文化家庭、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和上海十佳敬老好家庭以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说到底就是两句话:“学习是动力,家长是关键”。我深深感到用新思想新观念治理现代化家庭的重要。
2006年4月30月
 
附:作者姓名  章蕴菡  性别  女  1931年7月
所在学校:
1.上海市老干部大学闸北分校    老师:王学范   电话:62956665
2.静安区社区学院曹家渡分院    老师:邱跃芬   电活;62511763
3.静安区曹家渡社区学校      
秋韵合唱队                    老师:汪毓新   电活;52890961
时装及交谊舞联谊会            老师:江忆芳   电活;52394810
4.上海文化业余学校              校长:刘爱华   电话:65295127
5.静安区老年大学               老师:陈燕华   电话:62499607
                                      章人英   电话:64706982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