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在构建课堂教学文化中 提升老年大学教学质量(一)
2017年06月19日 来源:综合管理员 浏览次数:30


    本文从文化建设和教学转型的角度,阐述老年大学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基本特征和实施策略,揭示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专业素质、人格品质等在教学文化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新形势下实现老年大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带来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勃勃生机。在这种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各级老年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老年大学虽然与国民教育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本质上仍然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老年大学的核心任务。

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不排除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但它的本质却是施行智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是通过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来实现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老年大学办得好坏,关键在于教学质量高低。为适应现代老年教育的发展,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文化背景,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应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向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方面转型,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化品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一、对课堂教学文化的认识

从理论上讲,文化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文化具有多种形态,如知识形态的、观念形态的、物质形态的、行为形态的,等等。今天倡导老年大学要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其要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具有上述文化形态特征的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把人作为教学的目的,把人的生命发展作为教学追求,形成特有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人际关系、情境氛围等,从而为老年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使其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这些年来,各级老年大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很多的改革多还停留在教学行为与技术层面上,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的变革,很少从促进学员人性与灵性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观照课堂教学,因而这些常规教学乃至教学改革并未很好地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

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就是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从完善人性和发展生命的高度来实施课堂教学,将教学思想理念与教学行为技术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文化品位和质量。当前,各级老年大学应积极唤醒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坚持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大力构建课堂教学文化,不断提升教学新境界。

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文化建设?

(一)确立人性与生命的意识

课堂教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突出人和人的生命属性问题。我们要还原学员作为一个生命体在课堂中应有的地位。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和贯穿六句话:弘扬人性,坚持人本,关注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打造生态。这几句话,揭示了课堂教学文化的基本内涵:课堂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员知识,而是全面提升素质,让其人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实现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重视人文精神培育,形成良好的正直诚信、责任担当、协作友善等现代品质;要尊重学员应有的权利和自由,努力创设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教学开放系统建设,积极整合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与学员的精神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在体验感悟中提升人文素养;教学中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着力创设有利于学员自主发展的时空,让师生共同享受老年教育的幸福。

(二)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文化属性,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逻辑联系,明确教师与学员的主体间性关系。首先要确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组织、讲解、示范、引领、点拨、指导等作用,凸显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了解老年学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采用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员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要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教——受”型教学向现代“学——导”型教学转变。教师与学员这两个不同的主体要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民主协作,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建立起新型的教学与师生关系,从而突显教学的发展功能,让每个学员都能学有所得,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施行理念与行为的融合

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虽是面对老年人学员,但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过程这一特质并没有变。它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加工创造,从而将教学内容的客观意义转化为教学对象的心理意义的过程,是科学、艺术和文化有机整合的过程。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学思想理念与教学行为技术的结合体。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必须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重视学员生命的发展,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促进其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全面提升。

实现上述要求,必须要靠教师过硬的教学行为和技术来支撑,否则,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这其中需突出强调,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行云流水的教学境界。这是课堂教学文化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衡量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关键要看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艺术、人文关照、环境条件等要素的融合程度。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文化处理,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融入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和学员的共同发展,提高人生幸福指数。

(四)塑造课堂教学文化的个性

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在“求同”中实现“求异”发展。我们倡导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要在趋同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永葆生命力。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最终要体现在教师个体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上面。每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中凸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高品位的教学文化,这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文化,需要教师能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和老年学员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寻求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和突破口,大胆实践,不懈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学新路,从而使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肖振安(作者为吉林省辽源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