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秋分标记着秋季的中点,意味着暑热将逐渐消退,气候转凉。随着秋分的到来,阳气渐收、阴气逐增,人容易感觉疲倦、乏力。因此,为增强体质、顺利度过秋冬季节,秋季养生尤为重要。以下为大家总结了6个秋季养生保健的常识,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1.注意防燥
秋冬气候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等不适。应多次少量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此外,建议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秋梨、银耳、百合和蜂蜜等,尽量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预防疾病
秋季是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应加强防护措施。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密闭环境中坚持佩戴口罩,必要时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以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3.适度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但应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建议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4.合理作息
秋天气候转凉,许多人会感到疲惫,这即是所谓的“秋乏”。早睡早起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建议在晚上10点前入睡,且避免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还有利于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5.调节情绪
秋季气候多变,容易引发情绪低落或忧郁。保持心情舒畅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旅行、阅读、与亲友交流、观看电影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持良好情绪的关键。
6.注意保暖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老年人和儿童尤需关注头部、颈部、腰腹部及脚部的保暖。建议每天晚上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放松肌肉。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秋季正值“金九银十”,养生保健应尽早提上日程。顺应季节变化,科学调整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保暖、作息、疾病预防及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调理,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