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泗泾镇社区学校积极探索学习团队孵化的实践,并成立“泗学孵坊”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成员8名,常年奔波在泗泾39个居委,做实地调研,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孵化。
一、立足居委实际,推进分类指导
泗泾镇目前共有常住人口约21万,居委39个,通过工作室成员分析、研究,大致可将现有居委分为三类:一是涉农居委(村改居),二是泗泾镇老居民组成的老居委,三是动迁人口和购房定居人口组成的导入型居委。三类居委组成人员原来工作经历、生活习俗、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工作室根据不同对象建立符合居民个体特长、兴趣爱好的学习团队。涉农居委主要对象是农民,于是就陆续建立农村特色的“庭院式”学习团队,如花卉种植与养护、点心制作、根雕等团队。老居委依托古镇泗泾优秀传统文化,陆续建立了传统文化特色的“传扬”系列团队,如:松江皮影戏、十锦细锣鼓、面塑等团队。导入型居委的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活动能力强,于是建立了海派文化特色的“海纳百川”系列学习团队,如:诗词创作、时装走秀、管乐等学习团队。
二、进行实地调研,推广先进经验
为进一步发挥工作室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工作室成员们对镇上各居委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目的就是全面掌握各学习团队开展学习活动情况,了解团队目前存在的困难与瓶颈等。在调研中,工作室成员挖掘了很多居委的先进经验,如“老年人多、租客多,常住人口少”的韵意一村,刚开始动员老年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有很大的难度,居委抓住老年人心理特点,开展理发、修理小家电等为民服务,先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从而挖掘人才,组建老年人都比较感兴趣的烘焙、太极拳、广场舞等团队。作为人口导入重镇,韵意一村遇到的问题也是泗泾各大居委常会遇到的难题,工作室将这些经验进行推广,推进了泗泾镇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结合党建工作,推动礼治社区
根据泗泾镇“礼治社区”的工作要求,工作室在泗泾镇社区学校的指导下,与居委探索、实践,走出一条适应当前居委发展的新路子,即以党建引领,以社区教育为抓手,以促进社区和睦为目标,发挥学习型团队的作用。新凯三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本居委社区资源,调动上海市五星级学习型团队微诊所,积极为居民服务,在团队负责人唐根宝带领下,从一开始自身养生保健发展到每周义务为居民服务、提供健康知识咨询、测量血压、问医用药等系列服务活动,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去年6月还成功救助了一名企图服毒自杀的老人,这位老人因为老伴住院、自己身体又不好,一时想不开欲服药自杀。团队负责人唐根宝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并及时帮助送往医院,使老人转危为安。
从“泗学孵坊”项目开展至今,已培育了3支上海市五星级学习团队、199支稳定、且获奖颇多的高质量团队,形成了和谐、乐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推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