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浦东新区在千年古镇举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总结会暨高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牌仪式。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还与共同为“高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牌,浦东新区文广影视局分管局长王卫国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总结。
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古代先人留给后人的物质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统一部署,浦东新区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文件要求全面完成了全区的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范围涵盖了38个街道、镇,621个居委会和207个村委会,有近千人参与,实现普查工作完成率、覆盖率均达到百分之百,圆满完成了全面普查的预定目标任务。
在整个普查工作中,浦东新区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新区、街镇、文保志愿者三级联动,整合、调动、依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本次普查工作。同时充分发动征集文保志愿者,激发民间对文物保护的参与热情。通过发动志愿者提供线索、登报征集线索,依托文保网络挖掘线索等各种手段,找准文物普查源头及重点,为“三普”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整个普查的过程中,他们实行边普查、边保护的方法。其中已有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同步挂牌保护,包括黄月亭旧居、江海南关验货场旧址、江海北关浦东办公楼、潘氏住宅、信隆典当、朱家潭子、吴仲超故居、林石城故居、南宋古海塘、傅家祠堂、周冲宅、王剑三故居、中美火油公司东沟油库办公室等。
据统计,此次普查共完成611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现场调查工作,其中复查文物点305处,新发现文物点167处,消失文物点139处。普查涵盖5大类25小类,新发现文物点有川沙新镇的以德堂、以道堂、民生港建筑群、川沙新镇大洪村唐家宅、江海南关验货场旧址等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文物点。
通过此次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区内文物资源基本情况、保存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了全区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文物标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培养锻炼了文物保护专业团队;提升了浦东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高桥镇镇长朱建忠详细介绍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经验。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会前考察了高桥老街,赞扬高桥古镇保护得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希望挂牌以后要更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他更希望浦东第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川沙申请成功。
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人文浦东、文化强区’的目标任务,浦东新区文物遗存数量较多、分布面广,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动力,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繁荣、保护和发展我区的文博事业作出新贡献!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市文物局地文处领导,浦东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浦东新区发改委、建交委、商务委、经信委、财政局、教育局、环保局等相关领导,以及各街镇分管领导、高桥镇领导、文保志愿者代表等9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