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德老年公寓正门。近日,该养老院遭遇腾退危机,半壁店村委会以欠款违约为由限期该养老院腾退。养老院负责人称,对方此举缘由地价的飞速上涨。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关注焦点
盛夏里,朝阳区半壁店村嘉德老年公寓,遭遇了一场灾难:5个小时,停电断水。
幸运的是,150名老人中,除了两人因身体极度不适被送往医院,其余并无大碍。
这家民办养老院的负责人担忧,类似的灾难还会出现,她认为,这是村里“计划好”的行为,目的是逼着老年公寓搬走。
尽管,此前她在2005年与该村签订的租地合同是20年。
这位负责人认为,该村所举的背后,是这块地价的飞速上涨———他们所签的合同平均每亩租金仅3万元,而经过商业改造后的这处地块,每亩租金已高达15万元。
半壁店村负责人则表示,停电只是意外,要求腾退,是对方欠费违约在先。
这场纠纷还在继续,150名老人是继续留下,还是将往他处,尚无定论。
7月12日中午,天气闷热,嘉德老年公寓突然停水停电。
“难道他们都是石头缝里蹦的?”昨日,80岁的李大爷回忆起当天的情形,仍忍不住直骂停老年公寓水电的人。停电不久,他便开始感觉胸闷和心慌。
停水停电不久,该公寓两名八九十岁的老人,因病情危险被员工送往 医院救治。
“这对养老院是灾难。”这家民办养老院的法定代表人王岩说,公寓内目前住有150名老人,闷热的天气中,停水停电很容易危及他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嘉德老年公寓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尽管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意外缘于“故障维修”,但王岩依然坚持认为,这场“灾难”,并非突发事故,而是半壁店村委会“早就计划好的”。
王岩称,村委会采用强制手段逼迫老年公寓搬离这块已经价格翻倍的地段,尽管此前,她已与村委会签署的20年租地合同,生效不到2年。
租地合同提前解约?
“老年公寓未按照双方租赁合同的规定付款。”
“老年公寓筹措资金曾向村委会还欠款,但村委会拒绝接受。”
“线路维修”正常的。
7月12日16时30分,断水电5小时后,老年公寓恢复正常,所幸150名老人没有生命危险。
昨日,半壁店村委会主任吴昊向本报记者表示,从来未给老年公寓断水电,“决不会拿老人当儿戏。”
而在王岩事发时向村委会孙姓负责人反映情况的电话录音中,孙姓负责人表示,断水电是村委会采取的措施,“通知早就写明了。”
这份录音中提及的通知,即是7月7日下发的《限期腾退房屋场地通知书》———北京市通兴达实业总公司(半壁店村委会全资控股)告知嘉德老年公寓,5日内腾退所租的房屋场地,否则将不排除采取断水断电、强制腾退等方式解决。
“我们是按合同办事。”7月30日,半壁店村委会主任吴昊向本报记者称,嘉德老年公寓未按照双方租赁合同的规定付款,截至2006年10月15日,共欠村委会租金、水电费、补偿费共计约69万元,其间村委会多次催要,老年公寓均拒不缴纳。10月16日,半壁店村委会向老年公寓送达《解除合同通知书》,双方租赁合同已经解除。
之后,村委会多次要求腾退所占房屋场地,但老年公寓一直不予归还,至今,已累计欠费144万余元。“限期腾退是为维护全体村民和村委会的利益。”吴昊说。
“20年的合同不到两年就要解除!”对于吴昊所言,王岩表示反对。她称,她并未见到《解除合同通知书》,更别提签字了,限期腾退,是村委会的单方违约。
嘉德老年公寓出示了一份日期为2005年4月18日的《房屋场地租赁合同》,合同显示,王岩向通兴达实业总公司租赁12亩地及地上的一些房屋,用于开办老年公寓,租赁期限20年(2005年9月1日-2025年8月31日),12亩地每年租金36万元(合同后十年涨至每年39.6万元一年),平均每亩租金3万元。
同时,她坦言,老年公寓的确存在拖欠通兴达实业公司款项,这是因公寓资金周转和收费政策上一些问题,但缓交费用曾得到上届村委会负责人的许可,并且金额与村委会的数字差异很大。
而更让王岩无法接受的是,今年年初,老年公寓筹措资金曾向村委会还欠款,但村委会拒绝接受。
对此,吴昊表示,村委会“不可能同意缓交欠款”;双方合同已经解除,“再交欠款也没用了。”
780万投入的养老院
老年公寓开业后,乡政府和村委会经常带着市区各部门领导、外商来参观,“说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昨日中午,嘉德老年公寓内,北侧的菜园旁,三三两两的老人拿着小米喂鸡,看着小兔子吃草。像92岁的王民一样不能自理的老人,静静地躺在房顶喷水降温的卧室内,或睡或醒。
这家有菜园、有鸡窝的老年公寓,是王岩夫妇投资400万兴建的,从2006年3月开业至今,共投入了780多万。“前后待遇反差太大。”王岩叹着气说,当初高碑店乡政府和半壁店村村委会,对于新兴养老院都非常支持。
吴昊也证实,当时村集体土地的平均年租价为5万/亩,考虑到养老院的福利性质,地价优惠到3万/亩。
老年公寓开业后,乡政府和村委会经常带着市区各部门领导、外商来参观,“说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王岩说,去年高碑店乡敬老院遣散后,嘉德老年公寓接受其中的五六名老人,成为该乡仅存的两家民办养老院之一。但从今年5月,村委会开始多次找她商谈,关闭养老院、遣散老人。
“不能光为精神文明,就不顾村民吃喝拉撒。”吴昊说,作为城中村的半壁店,5000多名村民都没有耕地,大部分村收入是靠集体土地的商业出租。对于嘉德老年公寓长期拖欠高额费用的违反合同行为,村民都很有意见,“村委会压力很大。”
“嘉德不是纯福利事业。”吴昊认为,养老公寓虽然有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每位老人每月800-1600元的收费,“就是营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