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199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211.06万,占全市总人口16.3。当年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市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00年,参加老年教育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8以上”的目标。
据统计,1994年上海市、区两级老年大学在校学员近2万人,街道老年学校学员约3万人,居委分校学员5万余人,全市参加老年教育学员合计10万余人,约占全市老年人口4。从1994年到2000年,要将4提升到8,沿用传统的教育思路与方式,简直难以想象。问题倒逼,形势催人。
完成上海老年教育的新指标、探索上海老年教育的新发展、开拓上海老年教育的新局面——
全新的目标、全新的任务,摆在上海老年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 探索与时俱进,走出老年教育新路子
发展,务必与时俱进;破局,更应开拓思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变化。电子产品“领先”普及社会,各类电视机悄然走入家庭。于是,承担着“上海市地区老年教育中心任务”的上海老年大学,受市成教委、市老龄委的委托,思考解决发展老年教育的办学经费、师资、教材缺乏等困难,迎接老年教育的新挑战、新机遇,经调查论证确定,多途径、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走电视远程教育之路是最佳选择。
1995年3月,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与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商谈合作办学意向。决定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开设“空中老年大学”栏目,由三方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由三方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同年8月1日,三方领导在上海老年大学起草《关于创办<空中老年人大学>的几点意见》,明确上海老年大学负责教学内容的确定、师资聘任和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检查、效果评估等环节;还负责指导和配合“老龄委”系统,深入街道及居(村)委,检查收视情况,听取老年学员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有关方面;课程结束要组织辅导、评比活动或知识竞赛等,并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11月20日,在上海电视大学演播厅举行“空中老年人大学”开播仪式,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应邀出席并致辞,鼓励广大干部和老年人积极参与电视老年教育。上海教育电视台“空中老年人大学”栏目首门课程“老年卫生保健(上)”开播。次日的《文汇报》以“为上海200万老年人送教上门——‘空中老年人大学’开播”为题作专门报道。
上海“空中老年大学”缓解了上海老年教育供需矛盾,使上海老年教育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上海老年报》1996年3月15日头版以“看得见、记得住、有实效——空中老年人大学开播三月好评如潮”为题报道,“利用电视媒介的覆盖面和直观效果,探索统一教材、同步教学的新模式,这在本市老年教育领域是一次重大突破。”上海老年教育电视课程的影响还辐射到邻近省市甚至香港,“老年卫生保健”课程被译成粤语在香港地区播放。
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市“老龄委”、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于1999年2月决定创办“网上老年大学”。同年10月15日,上海老年大学新校舍在南塘浜路117号启用,“上海网上老年大学”亦正式开通。开办“网大”,在国内属首创,得到了全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负责人的好评与赞扬。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发来贺信称:新校舍启用和‘网上老年大学’开通,是一项尊老敬老的实事工程。
2003年召开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上海老年教育实行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归口市教委领导。2006年9月,“空中老年大学”、“网上老年大学”更名为“上海远程老年大学”。12月25日,经市教委批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揭牌,并开通了上海老年人学习网,标志着上海远程老年教育步入新的春天。
二、 “创办”量身定制,设计老年教育新课程
“空大”走出老年教育新路,“网大”拓宽老年教育领域。根据“空大”办学三方协议,上海老年大学负责电视课程设计。
学校针对老年群体特点,适应老年学员需求,注意收视对象的广泛性,坚持“量身定制”,课程内容突出“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取得很好效果:
——倡导健康老龄化生活,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需求。“保健类”和“心理类”课程在远程老年教育课程中占较大比重,反复重播、长盛不衰,通俗易懂、广受欢迎,就在于课程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
——结合法制建设教育,增强老年人守法和维权意识。为宣传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1997年3月开播“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1999年10月开播“银色盾牌”,课程教学内容与老龄工作形势紧密吻合,受到老龄委系统办学干部欢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龄工作开展。
——适应时代发展,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与观念。“孙辈教育”和“老年公民道德”等课程播出,顺应当今时代老年人的新特点新追求,与时俱进,注重学习新知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使之成为精神上的强者。“空大”首播课程是“老年卫生保健”,“网大”首开课程也是“老年卫生保健”,课程虽然同名,内容却有调整。上海老年大学提出具体方案:一是网上课程内容必须少而精,主要选择老年知识分子六种常见病的防治;二是保留原讲稿特色,增加新内容。如典型病例分析、最新科研成果、预防保健措施等;三是充实适当实例,结合原理介绍,配附图表照片。这些,都体现了课程建设“量身定制”的人本理念和良苦用心。按照分工,“网大”网页由上海电视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体设计,网上课程由上海老年大学网络班学员具体制作。
——上海老年大学“电脑苑”承担了繁重的页面制作工作。他们把为“网大”制作网页当成参与实践、服务社会的好机会。时光过了一年又一年,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版面改了一次又一次,但“网大”鲜活页面、质朴风格、执著传统却始终保留传承,成为一种宝贵资源、一笔文化财富。
教材建设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上海远程老年教育始终抓好教材建设,在课程设置确定的同时落实好教材编撰工作。上海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发了一批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且富有老年教育特色的电视教材,其中,组织专家学者编著并公开出版的教材和自编铅印的讲义达到18种。
上海远程老年教育电视课程的主讲教师与教材主编都是特聘的。“空大”在主讲教师选择上贯彻始终把握“权威性”的原则,电视课程的几十位主讲教师(兼教材主编),专业水平高,富有人格魅力,不计较报酬,只想为老年人做点实事,备课讲课精益求精,赢得了广大老年学员的尊敬。
电视课程的教学有其优势,覆盖面大、受众较广,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但师生分离,主讲人与学员无法面对面互动交流,也给教学效果带来影响。为弥补这一缺陷,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高水平的主讲教师,加上各收视点许多默默无闻的辅导员,构成“空大”庞大的师资队伍,确保了电视课程的高收视率和收视效果,成为上海远程老年教育的传统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