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突出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一)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方针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早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决议说“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工作已经逐步纳入法治轨道。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各级各类教育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老年教育。只有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有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才有了根基。
(二)加强素质教育,体现了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中国“特色”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我们党的优良工作传统,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在全国第九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讲话中说,今后,我们老年大学教育与教学就是要在“信息时代特征、东方文化底蕴、地域地区特点、学校办学个性”四个方面具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特色”上做文章。
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中国老年教育,近些年来重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些学校开办了“国学”的一些有关专业课程。这应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学习老子《道德经》中提倡的“少私寡欲”、“以静制动”思想;学习佛教主张的“不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的信念;学习孔夫子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习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教悔,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性。
(三)老年大学开展素质教育是长远和现实的需要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首先,我国人口总体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61%,而美国是60%,日本和韩国各为30%;其次,我国国民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偏低。按国内外的评判标准,达标标准应为75%,而我国平均达标仅为41.9%。其中老年群体仅占12.2%,低于平均值29.7个百分点。有学者认为,中国老年人素质有较好的成分,也是相对逊色的成分,人文道德素质上较高,但是,科学素质较弱……中国老年人的信息途径也相对匮乏……拥有信息数量少,信息内容单薄,限制了老年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也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可见,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老年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离退休以后的老年人自身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习惯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也显得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当代老年人都是建国前后参加革命工作的,他们曾经把自己金子般的岁月完全彻底地奉献给了自己伟大的祖国,在建立和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付出了自己的鲜血和汗水。他们继续接受党的教育,牢记革命历史,关心祖国“四化”大业的建设,关心祖国的前途与未来,这是对自己奋斗历史的肯定与尊重,是光荣的不甘自弃的新时代的老年人完整的革命历史生涯合乎逻辑的必然延续。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 老年教育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老年人必须适应和参与社会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老年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能继续得到培育和发展,使他们能够继续坚持有关方面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的有益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时代的健康老人!为此: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就是讲道德教育。道德是人类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的社会手段维系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原则和活动的总和。无论是个人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还是社会公德,都是属于社会性的。人首先是自然人,但更是社会人、经济人、政治人、伦理人。因此,“立德”,无论是立哪一类道德,都是与个人道德紧密相联的。所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离退休的老年人,“立德”都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有德之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缺少的,是建设和睦家庭和促进社会和谐所必需的,是贯彻教育方针中起统率作用的。
(二),坚持启迪心扉、开智为主。“智”指的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统称。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样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不同而已。人的智慧的开发工具是知识,是人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思维、去指导人的行为的能力。因此人类社会对人类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潜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存和为社会的建设出力。当今,老年人上老年大学,主要的就是学习自己喜欢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智和体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智慧没有好的身体,智慧的开发受到限制;有好的身体没有智慧,在社会生活中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确定的办学宗旨中,既强调了老年人的增长知识,又注重了要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两者不可偏废。
(三),坚持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这不仅是老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提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总体要求。
我们今天所谈的素质并非指遗传素质,而是指在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培育和成熟起来的、构成人的基本成分的质量。这种在先天条件下由后天培育起来的素质,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它的变化不仅反映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还反映在诸如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与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当我们涉谈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的时候,切不可忘记人的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指:“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并把“精神健康”纳入健康的大范畴,这一决定是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制定和贯彻老年教育方针首先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建设的需要,更是老年大学学员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开展素质教育、加强个体道德修养,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都是思想建设中的第一要务,不可等闲视之!
三、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在老年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难度。有领导统一思想问题,有学员思想认识问题,有课程设置问题,有时间安排问题。
(一)统一教育思想与制定教学计划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的统一,是使各项工作走向健康有序轨道的关键。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鼓足干劲和群策群力;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保持领导者清醒的头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步调一致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老年大学根据办学宗旨和教育目标制定每学年的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内的教学的基本纲要。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以及“三个课堂”活动作出全面安排。把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列入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一个学校在自己发展进程中是否成熟的表现!
(二)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实效
开展教育活动不是时间越多越好,但要有时间,要科学安排时间;不是越正规越好,但要有计划,关键要注重实效!
1,按计划授课与适时举办讲座。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设置有关对老年人有充分吸引力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文史哲、经政社等课程,面对面地向老年人进行讲授;或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适时地举办时事政治讲座,面对面地向学员骨干和积极分子进行宣传。两者都是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
2,寓教于学与寓教于乐。根据离退休老年人的特点,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除授课和讲座之外,最主要的是寓教于学与寓教于乐,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书法、国画专业教学中,宣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宣传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学员学习画松的时候,教师可以强调松树的品格。在戏剧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要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在卫生保健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员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等。
(三)坚持师生互动,强调老年学员“自我教育”
1,老年教育伦理规范和老师的率先垂范非常重要。广州老干部大学程雯老师撰文认为,作为老年教育者,既要自觉满足社会对于教育者的普遍的道德要求,又要呼应老年人的期待,帮助老年人提升自主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两者和谐统一。教育伦理规范一方面指导教育者通过自身善行的伦理效应,努力成为老年人认同、学习、尊崇的榜样;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所作所为应当是本人真实人格的反映,是真心实意的善行善为,其真实性与示范性和谐一致。
2,学校要充分发挥学员会、班委会、各类专业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在坚持“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和注重“第三课堂”活动中开阔视野、健康身心;要研究老年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和特点,做到:一,尽可能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老年人参与和谐的街道和社区建设,为街道和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提高政治素质结合起来,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在纷繁的社会活动中,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三,把科学健康养生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引导老年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在参与街道和社区活动的进程中,在创建文明城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作者单位:金陵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