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6月22日一大早,我和伙伴们早早地来到了镇老街上颜家桥旁的一座四合院里,这里是居民周小玲的家,亦是泗泾镇社区学校庭院课堂的所在之处。本次庭院课堂活动的主题是“端午传浓情,巧手包粽子”。
一走进庭院,一株高大的白兰花树出现在我们的眼帘,那一株株挂满了枝头的白兰花,散发着怡人的芳香。庭院里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小花小草也竞相开放,好一派庭院景色。社区学校将庭院课堂的活动地点选在这里,更加体现了满满的民族风情和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也让这一活动充满了仪式感。
说起包粽子,我是个门外汉,没想到看似非常简单的粽子做起来还很考究,工序也比较复杂。首先要将糯米、猪肉和粽叶清洗浸泡,还要把糖、盐、酱油、味精等配料按照比例和糯米进行搅拌,就连清洗浸泡粽叶在我看来非常简单的活原来也有学问,粽叶清洗干净以后还要用热水再浸泡一段时间,这样的粽叶包起来才有韧劲,才不会开裂。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中午11点钟,包粽子的活动正式开始。周小玲老师特意请来了老街里粽子店的两位师傅来现场指导“枕头粽子”的技法和要领。其实,周小玲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大师。她于2019年在东方卫视上为泗泾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利粽子做过代言宣传。从粽子的配料到技法都得到了广利粽子师傅的真传。只见她一边做示范,一边手把手的教我们包粽子的手法要领,她特别强调”一个好看的粽子,不是靠绳子扎出来的,而是在包的过程中就应该定型,关键是手法,米要压实”。这说起来很简单的事,但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我是个新泗泾人,看过和吃过许许多多的粽子,如三角粽、四角粽和小脚粽等等,可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枕头粽子”还是第一次看到,并且亲自参与制作,虽然直到最后也没能做好一个象样的“枕头粽子”,但是这满满的收获感和成就感不言而喻。
经过近七个多小时的筹备制作,下午三点多钟135只粽子完成了制作。那一个个散发着粽叶飘香的粽子,就好像是一个个碧绿的枕头,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一件件绝无仅有的艺术品。
这真是:粽叶片片呈碧绿,园中阵阵飘清香,一年一度又端阳,期盼国泰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