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首日,沪上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迎来熟悉的“小书虫”们——徐家汇街道图书馆的“图书城堡”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钻进专为他们打造的阅读“树洞”。
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的首批2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中,这处新空间榜上有名。“中心城区空间有限,势必要打破限制,制造空间的层次感,为孩子‘辟出’儿童尺度的活动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姚栋,希望用“一米视角”思维为孩子筑起一座座“图书城堡”,让阅读成为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标识。“让孩子以书会友、寓教于乐,也以书为媒,将丰厚的人文历史融入日常。”
“一米视角”的思维
“一米视角”意味着什么?或许藏在徐家汇街道图书馆的1400余份问卷里。馆长崔媛媛和团队成员在图书馆建设前,向学校和社区小朋友广泛征询:社区少儿图书馆应该长什么样?今年年初,又再次征询孩子们爱看的新书种类。
眼下,“一米视角”的思维融入这家图书馆的方方面面,除了新配备不同年龄段读物,还进一步优化少儿环境装饰和阅读氛围,进行护眼灯光改造,打造AR(增强现实)数字文化馆,购置听书设备、象棋机器人等,也延长夜间开放时间。
留出独立的“城堡”
8岁的双胞胎姐妹张可悦和张心悦爱来图书馆,喜欢这儿的氛围,还因为这里有自己的“读书搭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家庭逐步走向学校和社会,“积极的社会化过程,才能推动儿童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徐家汇街道图书馆,设计师姚栋送给了孩子一件“出乎意料”的礼物:一座攀爬成趣的图书城堡。设施上考虑了儿童的身高和阅读习惯,打破了传统的书桌式看书模式,小朋友们可以席地而坐。
设计过程中还留了一个小心思:“树洞”高度约1.2米,对孩子而言可以轻松出入。家长可以看到孩子,但他们却进不去。
“这是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天地。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为小朋友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学习分享、合作和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和人际网络。”姚栋说。
此外,他还在图书城堡里摆放了百代小楼等海派建筑微缩景观,镌刻有国歌的五线谱和歌词,透过建筑可以看到背后的历史文脉。“我想让小朋友知道:读书是令人愉悦的。”徐家汇街道图书馆还划分出动静区域,辟出密闭的“玻璃房”,用于亲子的绘本学习或是音乐教授。“把图书承载的文化内容,扩展到以书为媒的文化艺术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