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总结交流老年教育的教学实践,办出老年教育的特色,11月10日下午,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市老年教育协会在青松城百花厅召开“2005年上海市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展示交流暨颁奖大会”,会上对特色课程获奖单位进行了颁奖。对获得特色课程展示交流活动优秀组织奖和组织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这是本市老年教育创办至今20年来第一次在全市老年教育系统开展的特色课程展示交流活动。市、区有关领导和老年大学(学校)校长、教师代表约350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老年教育协会副会长胡慧芳主持。市教委职成教处副处长庄俭宣读2005年上海老年教育特色课程获奖名单。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施焕新宣读了本次交流活动组织奖名单。最后由市教委领导,市老年教育协会会长俞恭庆作重要讲话。
在上海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展示交流暨颁奖大会上
市教委领导 俞恭庆讲话(摘要)
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很有新意。大会的目的主要是让全市老年学员共享优质课程优质的教育资源。不管是获奖的课程奖、提名奖和入围奖的课程交流,还是各校教材的展示,都使在座同志更了解我们全市的老年教育情况,促进了老年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各级领导和干部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我认为,这些特色课程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二是课程的内容新,观点新、教学方法新;三是水平较高,质量较好。有的成果可与国际产品媲美,甚至成为出口产品,促进国际交往。特色课程的展示体现了老年教育的宗旨“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体现了普及老年教育的价值,大大丰富了老年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可以以老年大学为主,考虑一个师资培训的办法。尽可能将特色课程在全市推广,19个区、县都应有覆盖面。要创造条件,编辑、发行一些特色课程的书或简易教材。
现在,市教委已将老年教育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老年教育不仅写入了领导的报告,也写入了有关文件,我们要以终身教育,老龄工作的角度,多渠道宣传、发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公益性强且崇高的事业,市教委的投入将逐年增加,市、区的老年教育经费要固定下来。希望“十一五”期间,全市老年教育更上一个台阶,谢谢大家。
(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积极倡导老年特色学校的建设
本刊评论员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同志在本期《老年教育在创新中发展》一文中,明确地提出:“我国老年教育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办学道路,就是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思想。无独有偶,上海老年大学校长郑令德教授在校庆20周年大会上也慎重地宣告:“力争将我校办成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老年大学”的目标。最近,由上海市老年教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和老年教育协会组织与发动的“2005年上海老年特
色课程展示交流活动”,又大张旗鼓地在全市范围内隆重登场亮相……一系列老年特色教育的立论、立言、立行纷至沓来。她犹如一抹春风,吹拂了老年教育园地,带来了一派勃勃生机美好的景象。她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探索,逐渐从面上的普及向内涵的升华与发展;它预示着老年学校教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提升;它显示出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日趋融洽、成熟,开始走上了开拓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意义十分深远。
何谓老年特色学校?按我们目前的理解,它应该是指: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与风格的、又有明显教育效益的老年学校。具体地说,首先它是属于老年学校教育范畴,不是老年社会教育、老年远程教育。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老年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机构,正如张文范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所说:“有教室、有计划、有教材、有设施、有师资、有班子、有牌子”。其次,它必须是有自己鲜明办学特色的、具有特殊办学个性与风格的学校。其内涵极为丰富:教学理念的特色、教学管理的特色、课程内容的特色、教学方法的特色、教学途径的特色、教育科研的特色……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超出一般,构成特色。最后它必须是有教育效益的学校,也就是说它必须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实际,充分发掘学校的潜力与优势,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增值”,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老年学校必须办出特色,这是由老年学校教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老年学校教育本来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它不同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也有别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虽然它也具有一般学校的共性,但更具有它特殊的个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它的教育对象是老年人,学员的学习动机、教育需求、追求目标等都与青少年、成年人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老年学校教育必须根据老年人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老年教育的特殊规律,进行开创性的工作,把学校办出特色。如果一味照搬、照抄一般学校的经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势必影响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必须落实以人为本,坚持自主教育、特色教育、适应社会教育以及主体性教育。
老年学校必须办出特色,这也是老年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20多年来,我国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经历了开创、探索、发展三个重要阶段,业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教育、教学体系,成绩有目共睹。但办学的规模与老年人口的总数至今乃不成比例,因此老年学校教育发展必须有新思路与新举措,必须继续开拓创新。那么开拓创新的切入口何在?在老年学校教育领域内“示范性老年学校”的建设已经实施多年了,应该说在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规范化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毋庸违言,能达到示范性标准的学校毕竟是少数,它势必使众多的学校排除在“示范性学校标准”的门外。此外鉴于各层面的老年学校在教育资源、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生源基础、社区文化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加上老年人不同的文化程度、人生阅历、职业背景、年龄阶段、入学动机等,试图用统一的、绝对的标准评估办学水平和学校质量,严格说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足取的。唯一的出路是推行特色学校建设,因为任何一所老年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条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自身的形象,发掘学校的潜力,充分调动学校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办出特色、办出效益来,从而更多地吸引老年人参加到老年教育的行列中来。
最近,张会长在给本刊编辑部的来函中指出:“中国老年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得很好,对中国老年教育今后的发展,从创新理念、教育思想、办学方向上,应该说统一了认识,但真正形成共识,必然有一个过程”。这“过程”两个字说得十分精辟。从认识到共识,从共识到实践,从实践到再认识、揭示规律,都会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作为新生事物老年特色学校的创建也必然会经历这个过程。《上海老年教育研究》一直以“实践、探索与创新”为自己的办刊宗旨,我们愿意与同行们一起为破土而出的这枝幼苗进行精心栽培,不断培土、浇水,使她茁壮成长。我们深信“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教育理想,终有一天会被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接受,一所所、一批批老年特色学校将会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矗立起来!她将在老年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靓丽画卷中留下自己光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