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1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创新是上海老年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灵魂
2007年03月18日 来源:高 峰 浏览次数:42

                                                  ——在第23届AIUTA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非常高兴能参加本次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上海老年教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在座各位同行们、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上一届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会议,曾经在我们上海召开,作为东道主,我团不少成员不仅组织了会议,而且也参与了会议的研讨,会议上那种团结、友好、执着、奋进、相互交流、探讨的气氛,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国际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相互支持、合作与关爱。今天,我们上海老年教育代表团,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兰斯,来到了老年大学创始人VeIIas教授的家乡,心情十分激动。我们遇到了不少熟悉的老朋友,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中国,作为AIUTA会议的成员国,我们将继续与大家紧密合作,共同为推进国际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下面,我们将简要汇报一下我们上海老年教育改革近年来发展的情况。

    坚持创新,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最近我国政府将“充满活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总要求的重要内容。充满活力,就是使全社会创造能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同样,坚持创新,也是构建老年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如何使老年教育工作者充满活力,使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当前老年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上海身处改革发展的前沿,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老年教育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是上海老年教育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双重挑战。据2005年年底统计,全市户籍人口为1360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6万,占总人口的19.58%,也就是5个上海市民中有一位便是老年人,而且高龄老人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何使上海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与上海经济与社会能协调发展;如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如何不断加强老年大学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需要向同行与朋友们学习与讨教。

    一、 上海老年教育理念的创新——终身教育理念、自主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理念
    爱因斯坦说:“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破除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才能实现老年人完善生命的意义,开拓上海老年教育的新局面。近年来,上海老年教育在改革中比较明确地用终身教育理念、自主教育理念和自主学习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世纪,终身教育已成为开启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终身学习已变成新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即“教育主体的换位”,学习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近年来,上海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以老年学员为主体的思想,大力执行“自我导向学习”,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效果。自主教育是当代国际社会一致公认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老年人自我发展的强烈需要,它除了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外,还特别重视自主学习与自主精神的培养,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自主、自强、自律精神,促进老年人身心全面发展。自主教育理念在上海已推行了四年时间,现在已逐渐被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目前还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自主教育与自主学习的区别是前者关注的侧重点在教育的服务、条件与机会的提供上,它主要体现的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而后者关注的侧重点在学习者作为生命主体的个体行为。上海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老年学校必须树立新的学习观,正如日本佐藤教授所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转变老年学校学员的学习方式,是老年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在终身教育理念、自主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老年教育改革的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二、 上海老年教育形式的创新——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社会教育
    上海老年教育,基本上有三种形式:①老年学校教育——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学校教育。据2005年统计,全市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共有4200多所;在校学习的老年人达30万左右,形成了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办学网络。②老年远程教育——如通过电视老年大学、网上老年大学开展教育。上海老年远程教育创立11年来,我们共开设14门课程,据2005年统计,收视的老年人达到了40万人之多。③老年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社区组织各种讲座、文娱、体育活动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据统计,参加这类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已达55万人左右,大约有近1/5老年人参加了各种有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

    上海老年教育工作目前正在规划实施:“一、二、三”老年教育工程,即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学员应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接受老年远程教育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20%;参与寓教于乐的老年社会教育活动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30%,虽然任务很艰巨,但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三、 上海老年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综合型教学模式
    老年学校教育,怎样提高它的教学质量,怎样使老年人学得开心,学得满意,学有所得?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生命、生活质量,这是我国老年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着重研究了老年课堂教学的模式。老年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但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注重学生智能开发、人格培养。目前,我国多数老年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便利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统一管理与教师对学员学业的评估,便利于组织更多的老年人参加老年学校教育。②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动机与智慧,强调学与用的结合,但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被国外许多老年学校采用,如英国第三年龄大学倡导的“自助分享型学习”,老年学员自行组织,形成团队,进行自主学习。我国也有部分学校在探索这种模式的可行性。③综合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兼顾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模式对老师的要求相当高。应该说,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应积极倡导。

    根据我国老年教育的实际,最近,我们正在推行“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的这种新颖的老年课堂教育模式,受到大家的欢迎。所谓教师启动,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推动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的任务应该是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教学,不断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信息,掌握技能,从而使学员完善自身的智慧与品质。所谓师生互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使教与学的矛盾发生变化,使外在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技能,从而形成学生的智慧、能力与品质。所谓学生自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启动、师生互动,最终能达到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上海老年大学的“电脑自主学习实验班”,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拟定教学计划,自己邀请专家授课,自己参与学校与社会活动,自己开展小组学习,两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相信这种“三动”的老年课堂教学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老年学校所接受与运用。因为它适应了国际老年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适应我国老年教育的实际。

    四、 上海老年学校教育途径的创新——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
    上海老年学校教育的多年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年教育要取得成效,应该通过三条途径: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一起进行,走“三个课堂”协调发展的道路。即搞活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丰富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和拓展第三课堂(社区活动、社会课堂)。搞活课堂教育就是要使老年人在课堂中的生命都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使师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时必须丰富社团活动、课外活动,使老年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智慧。为此,学校要为他们搭建各种展示的平台,如开展艺术团、书画社、摄影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老年学校还必须重视开拓社会课堂,让老年学员主动融入社区,参与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活动。我们认为,老年学校应该走三个课堂协调发展的道路,拓展教育途径。唯有这样,才能与国际老年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接轨,使老年人的生命做到四个和谐:面对自身,能了解自我,做到与自身和谐;面对自然,能认识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面对社会,能融入社会,做到与社会和谐;面对他人,能协调沟通,做到与他人和谐共处。

    五、 上海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传统课程、现代课程、特色课程
    课程(CuyyuIum),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一直受到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上海各级各类老年大学最近统计,共开设了政治经济、书画、文史、外语、保健、家政、文艺、计算机、钢琴、声乐、科技等11类143门课程。上海老年人最喜欢的十门课程分别是:旅游、心理保健、书法、烹饪、太极拳、法律、政治、中医保健、声乐、古诗词等。上海老年教育特别关注传统课程、现代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建设。①传统课程。国画、书法、中国文学、医疗保健、太极拳等传统课程,一直受到老年人的欢迎。②现代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影视动画制作、数码相片编辑、外语、钢琴等现代课程,也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因为老年人需要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最近,据南京刘颂教授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有很强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但参与社会的能力普遍较差。根据国内外同类研究的评判标准,在职人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达标率平均为47.3%,而老年人仅为12.2%。③近年来,我们上海又推出了“特色课程”。它是指能体现老年教育办学宗旨、具有自身鲜明特色与风格、符合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有时代创新精神、具有一定教育效益和相对稳定性的课程。如《丝网花艺术》、《思维体操》、《玉石文化》等。全市评出了77门特色课程。以上三种课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六、 上海老年教育科研的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
    上海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老年教育科研的支撑。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提升老年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必须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道路。

    教学与科研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没有科研的支撑,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科研如果没有厚实的教学基础,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同理,任何教学理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才能鉴别其真伪,引领实践;正确的教育理论也只能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提炼与升华。所以,老年教育理论必须紧密地联系老年教学实践,它是老年教育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鉴于我国的国情,从事老年教育实践的理论工作者相对较少,所以,必须紧紧依靠高等学校与专业科研单位与老年教育实践工作者,一起开展老年教育的科学研究。例如,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科研单位与基层实践工作者完成了19个区县、近7万份问卷的调查,获取数据300多万个,写出了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如,上海老年大学近年来与华东师大成职教研究所合作开展老年教育课题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现在我们不少学校开展实验班的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实验来探索老年教育的有关规律,进一步推进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

    坚持老年教育体系的创新,需要营造和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使有利于老年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发挥。政府与有关领导应保护大家创新的热情,鼓励创新的实践,完善创新的机制,宽容创新的挫折,才能增强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的老年教育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以上是我们上海老年教育近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大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教育特点与风格。我们这次组团参加23届AIUTA会议,正是为了向朋友们学习老年教育成功的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发展上海老年教育事业尽我们的一份努力。但愿我们结下的友情万古长青。

(作者系上海老年大学研究室主任)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