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眼睛、手、脚的一致,弓要平、气要顺,大家在运弓的把握上一定要下一番苦功。”伴随着吴瑞华老师的循循教导,长宁区老年(老干部)大学二胡课又在腾讯会议的直播课堂上开始了。
一、知难而进,勇于探索
吴老师面对老年学员这一群体,并且学习程度不一,有零基础的、有具备一定基础的、更有基础较好的,还有不少学员曾师从别的老师,是一个标准的“杂”班。但她依然知难而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用真诚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员,开展二胡线上教学。
课程筹备过程中,她广泛收集资料,精心设计能够适配老年教育及适应线上课程的二胡教学内容,并认真备课。教材上,她选择通俗易学的练习曲,以及学员喜闻乐见、具有怀旧意味的歌曲乐曲,提升学员的兴趣。授课时温和耐心,不厌其烦,逐个音符进行讲解示范。尤其注重初学者学员的指法基本功练习,适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为了丰富线上教学的内容,还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史知识,丰富学员的知识储备,让学员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胡是一种较难掌握的乐器,学起来比较困难,音拉不准时就像在“锯木头”一般,学习中会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她经常鼓励学员,学习二胡或许是个磨人的过程,但大家既然喜欢且选择学习二胡,就不能轻言放弃。要把心沉下来,静下来,每天坚持练习,才能提高音准能力。
二、迎合需求,充实生活
有相当多的学员在年轻时就十分喜爱二胡,熟悉这件民族乐器,但因时代和环境的关系没能学成。现在退休了,发现二胡是一剂抚慰寂寞、充实生活的良药,由此决定学习。吴老师的课恰好迎合了他们的愿望。学员们手持二胡,满怀信心地参与课程。
面对学员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吴老师倍感欣喜,也督促自己要认真施教。她坚持“老年教育的二胡教学,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技术上的提高,而是精神上的愉悦”的教学理念,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播民族乐器的魅力,更满足了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学有所获,感谢师恩
在吴老师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勤于练习,从指法、弓法的不熟悉,到吱吱呀呀拉出一首比一首更悠扬动人的曲目,收获习琴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一根琴杆顶天立地,两根琴弦连接东西。虽相隔屏幕两端,但伴随着弦音绕云而上,师生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