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阵地。举办老年大学也是落实“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要。如何坚持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办好老年大学,使之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提高质量,这是我们在实践中要解决好的问题。近几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在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我校工作班子由常务副校长和校务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它是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力量,与学校发展壮大、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如何建设好这个班子?我们的措施是: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制定了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员、总务员工作职责,使大家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把握大局,勤奋工作,团结协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第二,增强服务意识。我们重视引导大家热诚为教师、为教学服务,为学员学习服务。多年来,领导以身作则,并在工作人员中提倡对教师做到真诚、尊重、关心、体谅,对学员做到热心、爱心、细心,耐心,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需,从学校工作的筹划、运作,到日常的教学环境、茶水卫生、活动演出、参观旅游等都全面搞好服务,深受教师学员的好评。第三,边干边学,求实进取。老年大学是新生事物,许多工作还不被认识,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为此,我们通过学习资料、外出走访、参与交流、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充实、提高自我。同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2004年以“办好老年大学、不断满足老年人需求”为题,总结了“四个一”的办学经验;2005年又以“浅议我区老年大学校风建设”为题撰写了建设“尊重、关爱、怡悦、和谐”校风的经验和体会。此外,还编辑出版了“海珠区老年大学”宣传画册,系统总结了近三年办学的一些经验,确立了学校的校徽、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和校风建设等内容。这些经验,在参与交流中得到了上级和兄弟单位的肯定。论文《浅议我区老年大学校风建设》获广州地区老年教育论文一等奖,《建设尊重、关爱、怡悦、和谐校风》一文还刊登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合刊上。第四,积极争取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支持。领导对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同志,在政治思想上从严要求,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生活上关心帮助,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校已形成了一支政治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敬业奉献、热诚服务、精干高效的老年教育工作队伍。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越办越大,成果越出越多,办学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 健全班级管理核心,发挥学员主体作用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来,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学员多是来自机关、学校和企业的离退休干部职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有各自的专长和优势的实际,我校健全了以班级为基础的“三级”管理制度,在每个班均建立班委会。班委会除班长外,还设学习、活动、考勤等委员,视班级人数的多少,由3-5人组成。班委会的产生一般采取由班主任物色、推荐,班集体通过的办法。班委的条件是:有奉献精神,乐意为集体服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身体健康。
由这些学员组成的班委会,成了班级的核心,成了帮助学校搞好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密切与学员联系,广泛听取学员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计划制定、教师选聘、专业设置、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开展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及时向班主任或办公室反映,起到了学校与教师、学员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校还定期召开班长联席会议,通报办学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借以推动工作。在去年召开的一次班级经验交流会上,有7位班长谈了他们的工作体会。如英语3班班长黄曼仪带领班委会一班人,密切配合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处处关心学员,组织大家互帮互学,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该班一年半来没有一个学员离班。花鸟画班班长吕光带领几个画班的班长和班委以及一批书画积极分子,配合教师和学校出版《金秋风采》书画册,举办《金秋风采》书画展,从策划到操作,从挑选作品、装裱到布展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体现出老干部的本色和敬业奉献的精神。
三、 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我校始终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科学地设置专业、制定计划、安排课程、组织活动。在目前的四个系科14个专业中,既有传统的文化类专业,又有知识保健类专业;既有现代科技类专业,又有娱乐健身类专业,基本满足了老同志多方面学习的需求。例如,为了让老同志掌握防病治病的知识,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实现通过自我保健来提高健康水平,我们从扩招开始就开设了保健专业,分中医食疗和西医养生保健班等,吸引了近500名学员,进一步拓宽了专业教学内容,提高了专业教学层次。书画是老同志非常喜爱的祖国传统文化,很多老同志在国画专业上一学就是十年八年,把自己对晚年生活的热爱寄托在笔墨丹青之中。现在书画专业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为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还不断扩展文艺系专业。目前有声乐、舞蹈、形体训练、粤曲、钢琴等5个专业、25个教学班,学员700多人。其中钢琴基础班和提高班共15个班,学员280多人,也成了学校的名牌专业。
在教学上我们认真贯彻“学、乐、为”相结合的方针,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实行按需教学和分层教学,增加课堂实践活动、提出问题和释疑解答环节,让每个学员都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学有所得、学出健康。教师十分重视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外现场教学,激发学员的兴趣,让学员在学中乐、乐中学。如钢琴班的几位老师面对从未触摸过琴键的老年学员,运用了自己娴熟的技巧,以极具感染力的弹奏和亲切热情的话语来启迪学员的灵感,激发起学员的学习热情。他们从基础知识教起,坚持循序渐进,积极指导学员努力实践与探索,不仅让学员逐步掌握了要领和技巧,同时也让学员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由于教师兢兢业业地教,学员认认真真地练,使大家时时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还重视搭建老有所为的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近年来,我们分别出版了《金秋风采》书画册,在广州图书馆展览厅和广州文化公园展览厅举办了《金秋风采》书画展,组织学员与白云区老年大学联欢,进行老干部迎春慰问及“周周乐”文化广场演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现了学员的精神风貌和他们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而且也宣传了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相互观摩听课。例如,去年下半年在钢琴班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郭海老师执教,课后全体教师和学员代表参加座谈,围绕“在学、乐、为相结合方针指导下,无压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的中心议题进行研讨,拓展大家的视野。
四、 加强良好校风建设,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建立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校风形成后,将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师生中发挥感染、熏陶的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激发向上的促进作用和维护良好秩序的约束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尊重、关爱、怡悦、和谐”八个字作为校风建设的内容。
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我们首先创建优雅的校园环境,力求使校舍、设施规范化,在校园内种花植树,使校园绿化、美化、静化。现在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造型奇特的盆景,映衬着漂亮美观的欧式洋楼,使环境雅静,空气清新,加上布置美观大方和配有多媒体电教平台的课室,构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也使人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其次,重视校风的宣传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周、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等途径,帮助学员理解校风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建立良好校风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学员的认同感。同时,还运用学校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宣传校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老同志的优良品德、修养、学识、风度,以树立榜样。此外,还结合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向学员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为校风增添新的内容。第三,领导带头,教师以身作则。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关键。我校管理人员虽然较少,但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团结协作、勇于负责、深入实际、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热诚为师生服务。教师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对老年教育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钻研业务,精心组织教学,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对工作一丝不苟,与学员关系融洽、和谐相处,深受学员欢迎。学校管理人员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在良好的校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倡导、示范和影响作用。第四,把“乐、学、为”结合起来,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改进教学,激发学员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风,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我区老年大学办学几年来,由于管理到位,工作扎实,课程设置适合老同志的需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和学员的欢迎。现在,办学规模已扩大到46班,学员1800多人。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学习的机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
(广州 海珠区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