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远程教育的新空间 营造老年教育的新天地
——部分省市老年远程教育研讨会侧记
老年远程教育符合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基础薄弱、老年人口众多而层次又参差不齐的特点,是投资少、教育面广、收效快的一种教育形式。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这一教育形式在老年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在部分省市老年远程教育研讨会上形成的共识。
5月12日,部分省市老年远程教育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吉林、山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上海、武汉、天津和平区等省市、区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围绕“中国老年远程教育发展之路”这一主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就老年电视教育、广播教育、网络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作了交流,对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进行了探讨。
多方联手,实现资源共享
武汉老年大学副校长周济龙认为,老年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手。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必须落实五大抓手:一要落实一套精干务实的领导班子。市里要成立一个一家牵头、多家参与的班子,学校要成立一个热心管事和具体千事的班子。二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按照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出成效。三要加大经费投人,经费投入应当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四要加强对教学技术人员和现代技术手段及设备的支持力度。五要切实抓好办学网络的建设,特别要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把市、区两级教学平台搭建好,广泛建立老年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并逐步向个体受众户延伸,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性的远程教育全覆盖。
按需施教,重视课程建设
浙江老年电视大学副校长范浩荣谈到,老年电大能否有吸引力,关键要看教材是否贴近老年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浙江除了向上海、北京等地引进教材外,十分注重自编教材,邀请本省的专家、学者参与老年电大教材的选题和拍摄。上海远程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李惠康感到,课程设置必须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定位,但是,在贴近老年人生活实际的同时,还必须拓展学习领域,开设的课程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重视情感、德行、人格的学习;要根据老年人学习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数学方法,编写好课程教材;要关注影视画面内容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在避免画面内容单调而使之丰富的同时,不应失去学科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要体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以激发学员的潜能。
科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孟昭增介绍了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的几项措施:一是灵活的学习方式。注册学员的收视方式有三种:各社区分校利用老年星光活动站、居委会组织收视,组织居住邻近的老人在某一家收视和各自在家收视。二是多样化的课程设置。老年电大和老年网校除了采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等联合摄制的《老年课堂》 教材进行授课外,还增加了学习中心、学员作品展示等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更适合老年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三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管理流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由区老年大学选定教材,选派专业教师写出教案及详细的授课提纲;其次由老年大学组织教师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再次是组织注册学员进行电视收看和网上学习,辅导员根据提纲进行辅导。四是开放式的展示活动。为提高注册学员的学习兴趣,学校将老年大学的公共课和优秀课向电大和网校学员开放,每学期还免费组织三至四次公共课讲座,深受学员欢迎。
重心下移,抓好基层收视
山东老年大学副校长冯京义认为,远程教育是实现重心下移、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一条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但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教育形式,因此,基层老年学校要把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收视、收听远程老年教育课程之外,还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把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两个方面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育质量。
各司其职,支持服务到位
李惠康主任谈到,老年远程教育的支持服务应当做到:一是教育资源、有关信息的及时提供;二是确保远程教育技术所需要的支持系统;三是提供教学和学员学习的途径,保证教学环节顺利进行;四是培养学员熟悉老年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辅导、答疑,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五是在管理上要加强对老年远程教育各个教孚环节的组织与保证,如宜传发动工作、考核竞赛工作等,都要一一落实。
(任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