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庆市老年大学金校长的文章值得大家一读。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年教育协会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问题。自1988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建立后,各地都相继成立了有关的协会、组织,它在推动促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我国老年教育事业领导体制逐渐理顺,各地政府开始加强了对老年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不少地区老年教育已开始成为“政府行为”。在这样的态势下,作为民间社团性质的老年教育协会,如何进一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怎样处理好与政府领导部门的关系?这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是必须认真研究、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上海老年教育研究》从下一期起,将组织大家对《老年教育协会如何科学定位?》开展讨论,欢迎大家来稿、来函。
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成立于1989年4月,它是由我市各区县(自治县、市)和厂矿单位老年大学自愿结成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属于学术性、联合性的社会团体。
本文就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成立的由来,起过哪些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老年教育协会功能,进一步发挥老年教育协会组织的作用等问题,向到会领导和同行汇报如下。
一、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的产生,适应了三个需要
(一)形势的需要。1988年5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筹备成立,并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它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战线上最高的协会组织宣布正式成立。
在协会成立大会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市情况,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出面,并商定由市老年大学牵头,沙坪坝、渝中区(山城)、北碚区、江北区等五所老年大学组成了协会筹备小组,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于1989年4月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一致推举当时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理事、市老年大学校长、原老市长林琳同志为协会会长。
(二)事业的需要。截止1989年初,我市已先后创办了市、区县(自治县、市)和厂矿企业单位老年大学21所。各校领导对如何办好老年大学,都是新手,加之,一无现成经验可遵循,二无办学模式可借鉴,三无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为了适应这一新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基层的期盼,协会应运而生,并在探索实践中,实现社团组织的功能。
(三)协调的需要。协会未成立之前,各自独立办学,校际之间,需要协调、沟通,但缺乏联系机制。当时比较突出的如聘请任课教师与课时报酬问题,公共课教材的编印发行问题,学校教学经验交流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协调、沟通,互相支持,协力办学。有了行业性的社团组织,易于解决,求得共识。所以,协会的产生也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二、老年教育协会组织的作用
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成立至今,已有了十七年的历程。自1997年我市成为中央直辖市后、扩大了会员学校(现有43所会员校),经过换届改选,加强并扩大了协会班子建设,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发展。 发展始终是我市老年教育战线上的第一要务,主要是抓好城乡老年教育的协调,同步发展。
协会每次理事会,都要研究讨论老年学校教育的发展问题。协会驻会会长到区县老年大学调研时,都同时到乡镇老年学校实地考察,做到了城乡老年教育一起抓。调研中发现典型,协会帮助基层总结经验,与市老龄部门联合召开现场会议,及时推广。如我市北碚区普及农村老年教育的经验,大足县老年大学全面提升办学的经验;荣昌县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特别是创新举办县老年大学乡镇分校的模式等等,这些经验都十分可贵。
近两年来,协会在不遗余力地抓好会员校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促社区、促农村老年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由于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涉老部门的支持,全市老年人入学率由三年前不到老龄人口的1%,上升到3.6%。县级以上老年大学在校学员1000人以上的已有五所,其中市老年大学已突破5500多人次。
(二)抓好教学。 教学是会员校的中心任务,协会主要通过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举办教学成果展演来推动。
协会先后召开了七个学科(包括文学、书法、国画、卫生保健、健身、音乐、舞蹈等)共九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举办了8个学科(包括摄影、书法、国画、花卉、时装、音乐、舞蹈、太极拳、剑)共10次展览、表演和竞赛活动。展、演、赛活动有的结合教学经验交流会进行;有的结合重大纪念节日对外展出,以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
为了结合教学,协会要求主城区和近郊区的老年大学由任课教师带领学员参观,现场讲评,这一作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员反映,既扩大了学习、欣赏的视野,又能得到教师的点评与自己作品的比较,是难得的直观教学。这样把参观与教学讲评结合起来,学员的学习兴趣更浓。
(三)抓好理论研讨。 章程把组织会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列为协会的一项业务范围。
协会把理论研究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为了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的研究,专门成立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和农村老年教育研究会,由两位驻会副会长分别担任两个研究会的会长。在协会的统一安排下,开创了我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直辖后,协会先后举行了四次理论研讨会,两年一次已形成了制度,去年五月举行第四次理研会很具特色:
一是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协会罗淑芳会长以身作则,撰写论文,给会员校领导推动很大,四次研讨会收到41篇文章,校级领导撰写的几占一半。
二是研讨的问题针对性强。文章作者,立足长远,着眼宏观,针对我市老年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三是以虚带实,注重务实。不论事业发展、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示范性的建设……等,经研究讨论后,协会提出了供操作的建议,征求会员校意见。
四是发挥学员既是研究对象又是研究力量的双重作用,许多会员校对此引起重视,有的已结出成果。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通讯和《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杂志,都选登了学员的论文。
我们认为,发挥老干部、老同志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优势,也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职责。
(四)抓好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学校三大建设之一(校舍、设备、教材),更是“三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协会抓教材建设体现在:
(1)提出要求,落实编写分工。协会根据会员校师资的优势,提出分工编写教材的要求。协会成立初期,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为卫生保健公共课教材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搞好牵头,垫支印刷费用。协会组织会员校卫生保健课教师重新编写的《老年卫生保健简明教材》一套三本,印数多,垫支经费大,由协会牵头,三所老年大学按比例分担,使该教材及时、分批出版,以应各校急需。
(3)搞好宣传,扩大发行。除在西安、北海、乌鲁木齐三市召开的教材会议上参加自编教材展销会外,还通过《老年教育》杂志向全国发布信息和市协会会刊上开展宣传、推荐,产生了很好的效应。
(4)建立教材基地,试行一条龙服务。目前已有四所会员校自编少数教材内部使用。协会选择以市老年大学为校本教材建设基地,筹措专项基金,明确部门分工。现已有13种25门教材提供内部使用,并着手建立教材编写(修订)、印刷、发行一条龙服务机制。
(五)抓好活动。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抓好展览、表演、比赛活动;二是抓好会员校分片活动;三是学为结合,服务社会活动,即拓展第三课堂的活动内容与活动空间。
关于展、演、赛活动上面已经表述,主要是展示会员校的教学成果。
关于片会活动,因直辖后地域扩大,提出就近划片,分万州片、涪陵片、永川片,主城区片和企业院校片等五个片区。它有利于会员校就近参加片区各种活动;有利于协会深入学习了解,实行分类指导;有利于发挥协会副会长(片长)的作用、分片负责,自主安排。
关于学为结合,服务社会的活动,自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搞好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程的要求后,协会领导非常重视,向会员校提出加大学为结合,服务社会的力度。市老年大学为此从组织上采取得力措施,专门成立了社会活动部机构。协会以市老年大学为基地,探索研究以抓好第一课堂为基础,使一、二、三课堂互相推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空间;探索研究会员校开放性办学,使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有序开展。这也是协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六)抓好协会建设。这里所指自身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办事机构、会议和工作制度建设等。
(1)协会领导班子的建设。协会的领导班子实质上是以市老年大学现行领导班子为基础、为骨干的扩大。一位会长、八位副会长,其中五位驻会会长就是市老年大学正副校长。所以这个班子是兼负双重责任的,既要抓好自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又要指导、帮助会员校的建设与发展。这样的班子组建及其领导作用的发挥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协会办事机构的建设。协会依托市老年大学为实体,协会经费有了保障,设立了秘书处,与市老年大学宣传理论处合署办公,配备了一位专职副秘书长,又担任宣传理论处副处长。此外又配备了三位兼职副秘书长。这样的机构和人员配备,精简、高效。实践证明有利于协会工作的运转。
(3)制度建设方面,除常规的会议制度外,还有两年一次理论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协会换届改选时举行总结表彰大会等。此外下基层调研也形成制度,一个学期一次。
(4)办好会刊,出好论文选集,加强对外信息交流、沟通,搞好资料收集和年度统计报表等。做到及时、准确、规范。
三、 三点思考与建议
(一)发挥协会社团组织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以上几个方面集中说明了在促进老年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协会是有所作为、大有可为的。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府行为与社团行为互相推进,实现共同的目标。鉴于当前现状,调动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更有必要。何况协会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离退休干部,不花政府一分钱,不占国家一个编制,而是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奉献余热的志愿兵。
(二)重庆市老年大学经政府验收合格,已成为市级示范性老年大学,成为重庆市老年教育中心。如何发挥“示范”和“中心”作用,可与协会联手,提出实施方案,在会长(校长)的统一领导与安排下,发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集体力量,探索研究实现会、校工作结合一体化。
(三)从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出发,建议参照贵州省、安徽省的作法,将市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由协会会长、市老年大学校长兼任。使政府职能与社团行为、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统筹协调起来,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这三点思考与建议是从我市、我会实际情况出发,仅供我市领导部门决策参考,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同行指教。
(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重庆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金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