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3月起,国学班开设了题为“儒家的成人之道”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老师和学员们都觉得获益匪浅,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体会到了儒家思想对提高个人修养、总结人生经验教训、改善人际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个方面,是引导学员理解和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对课程的认同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首先让学员们了解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座文化思想的高峰,2000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文化血脉,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和学习。其次是让学员了解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是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和汉代以后的后世儒家思想的区别。二是了解近百年来,由于后世儒家思想的教条和僵化,以及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儒家思想遭受了几次重大的打击。三是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儒家思想也再度引起大家的关注、学习和讨论。尤其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召以来,全国上下都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复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国学班用《论语》作教材,开设学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课程,是顺应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的,可谓正当其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老年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这个“中国梦”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贡献啊!
第二个方面,是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上所述,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个人修身、伦理道德、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等各个方面,老年学员该从哪里切入呢?我们结合老年学员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个人层面的“儒家的成人之道”为主题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员在理解儒家的“五伦”、“八德”、“仁爱”等思想的基础上,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运用圣贤智慧,以提高自身修养为根本,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从调整和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入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期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实践证明,我们制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第三个方面,是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怎样让学员们对2500年前的儒家经典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和喜悦,这是需要老师和学员共同创造的。其中主要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估等三个方面。一是诵读环节。学习经典,诵读是基础。通过老师领读、学员齐读、讲解之后再复读的诵读环节,让学员们找到语感,体会思想情感,享受诵读经典的乐趣,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人”。二是讲解、讨论环节。这是考验老师的专业素养、展现老师教学能力、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一环。因此,我们在讲解《论语》每一章的内容时,采用了介绍历史知识、交代时代背景、理清人物关系、创设现场情景、模拟人物状态、运用生动语言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解读每一章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让大家联系当下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谈想法。最后引导大家把经典中的思想和观念落实运用到日常的待人、处事、接物当中去,做到知行合一,让圣贤的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估环节。通过作业布置、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等方式,收集学员反馈的信息,评估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家一起来为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奉贤区老年大学国学班教师 尤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