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试谈老年生命教育
2009年04月08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735
    怎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呢?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研究的,特别值得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者和老年教育实践者深思探讨的课题。
    什么是生存、生活、生命质量?怎样来提高这些质量?我翻查了许多词典,说法不一,但比较清楚的是:生存是活着,保存生命;生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命是指性命、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十分准确、满意的解释。我认为生存、生活、生命是近义词,但在具体概念、实际内容上有所不同。人的生存总是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环境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各种活动,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有生老病死、贫穷富贵的遭遇和悬殊,也就是人的命运各有不同。提高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身体健康、心理平衡、环境优良、人际和谐等方面都得到改善、改良、改正。其核心就是使人活得好些再好些。。现在提出在老年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具备的条件也是充分的。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人类生活是无止境的,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到老年是人的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时的人从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家庭中、社会上各方面都起了变化,然而老年人往往思想上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幸好有了老年学校,他们才能逐渐正确对待生活,消除了苦闷,治好了抑郁症。这种事例在老龄大学里有不少典型。所以我认为在老年生命教育中首先要进行“退休教育”。帮助老年人面对年龄现实,正确等待年龄“掉价”,笑对晚年生活。退休之后,职权没有了,工资减低了,福利减少了,门庭冷落了,生活安闲了,时间宽裕了,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人应有自知之明,要有思想准备,正确等待,就不会产生那么多苦恼了,要按照实际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好,生活得好,就有了第二个春天。
    进行老年生命教育,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老年教育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老年人的个性和特殊情况,要重视老年人发展变化的方面。目前,这一代老年人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生活阅历丰富,生活艰苦,精打细算,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现在生活改善了,可他们还是保持省吃俭用、不舍得花费的习惯。对自己仍然是艰苦过日子,没有享受晚年的快乐。有些人对子女百般体贴照顾,宁愿委屈自己。所以要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唤醒老年人的生命意识,使这一代老年人能享受到老年人生活的快乐。
    老年人要学会调整自己的人生心态。目前,社会上流传着“一二三四五”的老年人人生哲学。就是: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二个要点,活得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四个老有,有一个老伴、有一个老窝、有一点老底、有一些老友;五个学会,要会笑、会俏、会跳、会唠、会掉(自掉身价)。做到这“一二三四五”,老年人就可以比较乐观,比较开朗,也就会活得比较健康,比较自在了。
    针对老年阶段是人的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要对老年人进行新的生命观教育,能够正确对待人的生老病死,真正做到优生、优育、优活、优逝。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人的天赋就有生存欲、求知欲。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永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机能。许多教育家都深信教育拥有巨大力量。老年教育也不例外,虽然教育目标、宗旨、内容不一,但教育的作用是肯定的。我国老年教育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老年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健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预防人为的过早的衰老,保持身心健康,延长人的生命,老年人能够健康的自在地快乐地生活着。如何对待“死亡”,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人们为什么那样怕谈“死”呢?因为“死”是“消亡”、是“没有”了,所以人们总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原来多数人的死亡是痛苦的,是悲哀的。我们要进行“优活”、“优逝”教育。古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现在不同了,条件具备了,要想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在世界上潇洒点、称心点、快乐点,使自己的生存有意义、生活有情趣、生命有价值,到死的时候,不必呻吟、没有痛苦。做到“无痛而死”、“快乐而死”、“怡然而死”、飘然而去。
    虽然过去的教育也涉及到了老年生命教育,但还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现在可以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生命教育。
    先要做调查研究,制订计划。准备师资力量。教师总是闻道于先,先做培训。准备教材资料。目前,有关老年生命教育的资料还非常欠缺。需要有关专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老年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多侧面、综合性的。它包括医药卫生、生活安排、思想品德、喜怒哀乐、精神文化、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从对待老伴、对待子孙、对待金钱、对待生活四个方面劝说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定会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对老年人的道德品格上也要提醒教育,在老年学校里也有为抢好座位而争吵不休的,有些老人显得欠缺礼貌,比较自私,要教育老人做道德高尚的人,做“可爱的上海老年人”。老子说:“乐莫大于忧、富莫大于知足”,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老年人对自己应持有满足感。长寿者往往是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人可老而心不老,做到四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那就可以笑口常开了。老年人要使自己夕阳无限好,也要像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一样,要面对自己现实,要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自强不息搏击,要有一个美好梦想,认识自我,珍惜生命,创造出二十一世纪新型老年人的价值。这也就是老年生命教育的意义了。
                           (上海老龄大学  曹琪)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