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老年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8年04月13日 来源:综合管理员 浏览次数:47

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

一、 了解老年心理特征,有助于我教好老年人声乐课

老年人随着身体各器官的老化,相继出现以下一些特征。

1. 感知感觉减退 视力降低、听力减退。这对于学习声乐的老年学员而言,在音准、节奏的学习方面带来影响。

2. 健忘 老年人的记忆表现出对往事回忆生动清晰,对近事的记忆较差的特点。有的老年人因为本人的自信心不足,自认为智力减退,因此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常常自我否定,不敢背歌词,不敢独立唱歌,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3. 智力改变 老年人随着神经生理功能退化,“流体智力”逐渐下降,但老年人还有一种 “晶体智力”与生理功能无关,而与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老年人丰富阅历和知识底蕴,提升他们学习声乐的理解力和自信心。

4. 情绪改变 老年人的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出易兴奋、喜欢唠叨、情绪控制感差。常可观察到部分学员在课堂里随意插话,喜怒善变。

5. 性格变化 老年人在进入暮年后可能发生各种性格改变,在来学习的学员中,部分学员随意缺勤,对老师的善意批评耿耿于怀。

在学习《老年心理学》后,我对老年学员在课堂的表现变得易于体谅,也会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师生关系也变得融洽。

二、 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学,意义非凡

通过学习《老年心理学》,我了解到,歌唱心理是指与歌唱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唱歌的欲望与肉体有一种心理与生理的联系。”所以,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唱歌的实践能力。我在声乐教学中,努力运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上好声乐课。

 1. 塑造健康的心理行为

声乐教学不能单单关注技巧和训练,还要重视学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此,不仅要从方法和技巧方面去纠正学生,还要及时掌握学员的心理活动,纠正学员错误的学习态度,塑造健康的心理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员要对自己有信心,过份的不自信会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如果对学习声乐抱消极态度,就必然造成生理现象上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迟缓,这种状态是无法学好声乐的。我有意识地调动学员内在的积极性,在练声或练唱前,诱发他们的歌唱欲望。因为,只有在身心健康的精神状态下,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呼吸器官,才能处于它们应有的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发生的声音才会通畅、自然、优美。有个学员一直缺乏信心,我鼓励他说:“只要你会开口说话,我就能让你唱好歌。”帮助他去除消极情绪,提升自信心理,同时针对他错误的发声方法给予纠正,经过他自身不懈的努力,他现在能在班里上台独唱并获得师生好评。

2. 利用心理“意识”作用,智慧教学

声乐是门抽象性的艺术,声带的生理解剖位置看不见、摸不着。嗓音是一种具有触觉与听觉两种感觉的物质存在。只有在思维的控制下,音振的搔触感与肌肉能量的感觉才能统一。

面对没有声乐基础的老年学员,必须因人施教,启发他们用智慧来唱歌。在正常的歌唱学习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和“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潜意识是通过多次的训练,达到习惯而成自然,这在养成科学发声方面很重要。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什么是喉结往下的感觉,在黑板上图文并茂地讲解,并请学员上台做教学示范。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从熟练到自然,然后变成潜意识控制的反映。我精心选择经典名曲,引发学员美好的艺术想象,激发学员的唱歌欲望。每次练唱或唱歌前都着重强调:先想好发声的位置,意念在先,思维和想象力配合,以此激发学员头脑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学员来学习美声唱法,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很大的健康价值——让老年朋友心身愉快,这是毋庸置疑的。声乐学与心理学是相辅相成,掌握老年心理学理论并渗透于声乐教学之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