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讲给我听,我的故事也让你来分享。如果有人问:吴泾镇的爷爷奶奶都去哪儿了?噢,他们在这里。
“当一个秋天,我们打开一个画卷,一幅流淌的画卷……”这是一群爷爷奶奶在舞台上诵读《浦江第一湾》。
“我是一只小鸟,飞翔在你浩茫的天廓……”这是吴泾社区学校诵读班的学员在诵读《祖国啊……》。
一群六十有余的退休老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朗诵,汇集到了社区学校的诵读班。大家从最初的互不相识,到后来的配合默契、成功演出。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从“八百标兵奔北坡”、“四是四、十是十”、“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绕口令开始练习,从儿化音的练习、“啊”字的变音练习等基础训练开始。练音准,练音速,练运气,慢慢寻找感觉。从朗诵基础知识入手,再到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理解,从朗读到诵读,一次又一次,爷爷奶奶们在一天天地成长。
诵读班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三十人。作为班长,我熟悉学员的情况,掌握每个人的学习动态,找出自己应帮助解决的问题,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带领学员顺利完成每一次的作业,我想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学校因此暂停线下课,改为线上课。我们这些老小孩遇到了新问题,开始接受新事物,学习用手机上网课。学员们在网络上听老师讲课,进行互动,在金色学堂观看视频。经过学习,大家获益匪浅,懂得了朗读和诵读的区别,提高了诵读水平。学员们用微信传递信息,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年复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通过诗歌赞美日新月异的祖国,为吴泾发声,为诵读点赞!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展示成果的机会。我们曾经有幸与上海市朗诵协会的陆澄老师同台演出,亲眼目睹了朗诵大师的风采。从黄浦江畔的吴泾公园、滨江公园到吴泾的各个村居,随处可见学员们的靓丽身影,可以听到她们动听的诵读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从最初的热爱,到成为吴泾镇老年学校的“学生”,最终站上朗诵的舞台。几多感谢!几多不易!几年来,我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不断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融入智慧社会,真正体会到老有学,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愿诵读这朵小花在吴泾这片沃土上越开越艳丽,我们的老年生活越过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