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吴颖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与家人一起团聚,其乐融融、其情浓浓。但是愈来愈多的“新上海人”选择留在上海过节,其间理由不一而足。过去,不回家过年,要么工作岗位需要,必须加班保证生产,要么因返乡车票问题等无法成行,多是无奈的选择。现在,不回家过年的理由、原因越来越多元,有的刚到上海,要感受一下上海这个国际都市春节特有的魅力;有的要抓紧时间充电,适应上海激烈的竞争;有的选择留下工作回报上海的接纳;有的干脆是观念的全新转变,春节在他们眼中不再是重要的节日……但在,这些多元化的理由背后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主动选择,渴求真正融入上海。
人物:李先生
工作单位:某外资会计师事务所
来到上海:1年
去年从英国留学回来找工作,我第一站想到的就是上海。上海咨讯发达、人才济济,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国际大都市的生气和活力。新年之前,我买好了车票,但计划没有变化快,接手的项目突然要求提前完工。其实赶一下节前也能干完,不过考虑旅途的拥挤,也没有在上海过过春节,所以决定留在上海过年。
年夜饭是朋友们一起吃的,大家都没有回去过年,就凑在一起吃团圆饭了。十几个人都是单身,大家聚在一起采买、做饭、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比在家闹腾。原以为上海燃放鞭炮烟花限制很严,没想到到处燃放鞭炮烟花,根本没有限制的感觉。年三十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彻夜未停。聆听着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独在异乡过新年的落寞顿时一扫而空。
单身的朋友在一起,难免会聊聊个人问题。没想到大家特别热情,几个朋友都张罗要给我介绍女朋友,连相亲的时间都替我约了。我考虑,既然已经决定留在上海发展,下一步就要落地生根,希望再过一二年能在这里成家立业。
人物:韩先生
工作单位:浦东一外资设计公司
来到上海:4年
今年过年没有回家,一来是“躲避”赶火车、挤火车的紧张和辛劳,更重要的是,爱人春节前刚刚发现怀孕了,所以就想好好休息,也充分领略一下海派春节的韵味。
我丈母娘家是上海人,他们都挺满意我这个“外地女婿”,去年还资助我买了房子。今年春节,我就是第一次在自己的小家过年。我买了大红的“福”字、七彩的年花,稍微装点一下小屋,小家同样有暖暖的新春气氛。
春节前,我把父母接来上海,考虑让老人看看我的工作,也安排他们做一次体检,这样他们也好放心。老人特别愿意来,想帮我照料家务,照顾怀孕的儿媳妇,就盼着在上海抱孙子了。
人物:张女士
工作单位:上海一民营物流企业
来到上海:18年
从读大学算起,我来上海已经18年了,应该不能算“新上海人”了吧。春节不回家只有一个理由:这里就是我家。今年过年不回家,这个命题在我这里已经存在了。
对于春节回家我始终比较淡漠,年轻时也曾刻意地不回家过年,然而,那只是一种姿态,表示与众不同的姿态,相信很多年轻的朋友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如今,年龄渐长,我对家园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回老家探亲,亲戚们会问,“计划待几天,几号回家”,在他们心中我就是上海人。的确,我的孩子在上海成长,我的父母在上海养老,在上海,我有工作、有朋友,我的家就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