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4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老年钢琴教学改革研究》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17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74
    一、课题确立
    《老年钢琴教学改革研究》是上海老年大学确立的一项校本研究课题。这里的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甚至学员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改进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基于此,《老年钢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主要围绕上海老年大学钢琴学科教学展开研究。课题在确立之初就组建了以上海老年大学钢琴任课教师为研究主力,钢琴系管理人员、钢琴系部分学员和专业研究人员为研究辅力的研究团队确保了课题组在教学力量、管理力量和研究力量方面的优势组合。课题组从上海老年大学钢琴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制定适合老年学员自身特点的钢琴教学大纲,如何使钢琴教学更加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上海老年大学钢琴课的教学和建设可持续地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进程
    此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研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日常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学校钢琴课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组通过研讨会,了解教师、学员和管理人员对现行老年钢琴教学大纲以及老年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何意见和建议;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对学员的基本情况,学员学习钢琴的目的,学员在学制、教材、教学方法、考核等方面的感受和看法进行调查,对老年学员钢琴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访谈,对教师、学员、相关管理人员之于钢琴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想法进行深度分析和阐释;同时参加课题组的任课老师通过对日常教学课堂的观察,不断反思、讨论、总结,不断从课题研究中吸取并尝试有益的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等等。所有这些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都为学校当前阶段钢琴教学大纲的修订、钢琴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十分宝贵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和任课教师并根据本项课题的相关研究结果,对钢琴教学及管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思考
    通过对本课题的充分参与,课题组成员对老年钢琴教学的认识更加清晰,形成了关于钢琴教学的基本共识,同时,这些共识又促使大家把科研成果付诸更具体的实施。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讨论、反思、研究、探索,在老年钢琴教学的实践上变得更加有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一)对钢琴教学目的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形成共识,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写
    一项关于钢琴学习目的的多项选择题目的调查显示,在171名被调查者中,以“能弹些小乐曲达到自娱自乐”为学习目的的学员就有135人,以“动手动脑防病健身”为学习目的的学员有86人,以“以琴交友”作为学习目的的有48人,以“练就一手娴熟的弹奏技巧”为学习目的的学员有23人,以“能辅导家里小孩弹琴”为目的的有17人,以“考级考证书”为目的的有3人。而且通过相关分析还发现,学员中退休前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占大多数,他们大多认为老年钢琴教学应从老年人生理心理实际情况出发,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在钢琴教学中多教学员弹奏一些喜闻乐见的乐曲。
    这些调查结果使课题组对老年钢琴教学目的的关键问题——即老年学员“学习基本功”和“学习乐曲”两者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及权重——形成了基本共识。课题组经过充分讨论和观念融合后普遍认为,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比较正确的做法是辩证地看待基本功练习和乐曲的学习,既不能片面强调练习基本功,把老年人与青少年类比,忽视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也不能极端地无视基本功的训练,毕竟要想熟练并优雅地弹奏简单的乐曲,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也需要有较熟练的基本功才可达到。因而,如何把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老年学员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更多地感到快乐,在学习乐曲的同时也能加强基础练习,使学员对钢琴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变得饶有兴趣,就成为确立老年钢琴教学目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也成为课题组讨论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参加课题组的任课教师认为,目前来说,编写一本与基本功练习相对应的、相同步的钢琴乐曲的选编教材或讲义是当务之急。实际上,在这次课题开展之前,部分钢琴教师就应学员要求自发地在基本功练习之外,为学员挑选一些乐曲来练习,然而由于力量分散,又属于新的尝试,在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摸索和精力。而现在经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们开始由自发到自觉地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创新,任课教师集中起来做乐曲遴选和编写琴谱的工作。目前参与课题组的教师已经完成了钢琴乐曲的选择和琴谱的简化,形成了一本校本教材。钢琴系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把这本教材融进教学之中,使钢琴基本功的练习和适当的乐曲相配合,这必定会对今后钢琴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着重老年钢琴教学的普及层面,适当关注提高层面,尝试开展个别教学形式
    调查发现,在问及“您认为是否需要开设钢琴一对一个别授课”时,171名被调查者中,有123人认为不需要,占88.3%,有28人认为需要,占16.4%,有20人没有填写该项。调查还显示,171名被调查者中,有138人认为不需要设立钢琴教学的考核和升留级制度,占80.7%,有20人认为需要设立钢琴教学的考核和升留级制度,占11.7%,另有13人没有填写该项。可以看出,多数学员认为一对一个别授课以及考核和升留级制度不需要设立。然而,通过相关分析也发现,认为需要开设钢琴一对一个别授课的学员以及认为应设考核和升留级制度的学员大多对钢琴学习有着较高水平要求,希望所学钢琴知识技能可 以辅导家里孙辈弹琴,可以满足钢琴考级考证书的要求,可以使自己具有更高的钢琴弹奏技巧。
    根据调查情况,课题组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认为,关于开设钢琴一对一个别授课以及设立考核和升留级制度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钢琴学习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从较大范围来看,目前老年钢琴教学主要还处于普及的阶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过程中应首先着重抓好普及。这也是与上海老年大学“为数以万计的老年人服务,努力办好老年人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相一致的。然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老年钢琴教学上,如果仅仅满足于普及,没有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教学,显然是和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相匹配,而且,此前研究也表明,有部分老年人有着学习高水平钢琴技能的需求,因而我们也不可忽视这部分老年人的学习动因,在钢琴教学的“普及”层面之外,也应该对“提高”这个层面作适当的关注,为培养有基础并且有能力达到较高钢琴技能水平的学员搭建相应平台,使上海老年大学在上海老年教育的高端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目前学校已经在尝试开展老年钢琴的个别教学形式,为那些有需求、有基础、有能力的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老年钢琴的高端人才的培养上迈出大胆、可喜的一步。同时课题组认为,对于多数处于普及阶段的学员不宜实行严格的考核,对于少数处于提高阶段的学员可以在考核上适当区别对待。而升留级制度由于涉及到老年学员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更是不宜设立。
    (三)学制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须综合解决,尤其要在加强教师科研能力上下工夫
    由调查得知,多数学员希望钢琴教学学制在8年以上,很多学员学完规定学制后,还想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下去。课题组经过分析认为,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员离不开学校,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寂寥,非常希望能继续接触社会,加强与社会、与人的交往,老年大学正好满足了他们这一需求,而一旦离开老年大学则又会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这是老年人所不愿意的;另一方面则是学员离不开老师,有老师指导就能学会,没老师指导就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这些情况,课题组认为,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应为学员搭建自主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台,成立钢琴沙龙等社群性质的机构,为完成学校规定钢琴学制的学员,提供继续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机会;另外在钢琴教学上,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鱼”和“渔”的辩证,不但教给学员钢琴知识技能,还要教给学员钢琴的元知识、元技能,也就是教给学员如何自己获取钢琴知识和技能,教学员学会自己学习。这就意味着,钢琴任课教师不仅要在钢琴业务技能上有较高的水平,更要在老年钢琴教育、教学、教法上有较高水平,这也就要求钢琴教师要在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上多下工夫,并不断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课题的开展,参加课题组的任课教师在科研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不少教师在校报、《上海老年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了关于钢琴教学的一些思考、探索和研究成果,“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和行动在钢琴系蔚然成风,这必将对学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出口,也将会进一步促进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老年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应走校本研究之路
    目前,在老年教育的研究方面,宏观叙事的研究较多,而真正关系到老年教育质量提高,具有微观性质的学科教学研究甚少。然而,老年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能生搬硬套普通教育教学的做法。因而,老年教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以此来对老年教育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总结,并把这些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然后通过反馈再对研究成果进行充实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在学科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不断互动、总结,才能逐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老年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必须走校本研究之路,尤其要注重运用校本研究中的行动研究法。正如这项《老年钢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样,它遵循校本研究所强调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科研从自身开始,从本校开始,从钢琴教学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开始。尤其是在本项校本研究中运用了行动研究法,它强调“教师成为研究者”,强调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课题研究解决不断变化的钢琴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馈研究的结果,以此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学科教学研究是需要实践力量的充分参与的,也就是说学科教学研究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这项课题研究,我们感到老年教育的学科教学研究非常需要吸取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的精髓、经验、方法,在研究中要运用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教师对教学问题的了解以及教师对教学困惑的反思,使教师把教学实际过程与研究结合起来,探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学工作逐步合理、科学、有效,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这项研究课题的开展无疑在这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本课题组)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