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渐和煦,新芽已怒发。当又一个三月来临,松江区老年大学也迎来了她十周岁的生日。
过去的十年,是区老年大学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十年。期间,有过成功的欣喜,有过挫折的磨砺,老年大学始终承载着区委、区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和关心,为上万名松江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第一个十年已是历史,在这个三月,第二个十年即将开启。回顾过去,我们感怀于心;展望未来,我们憧憬满怀。
十年支持 关心重视促成长
过去十年,也是松江日益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十年,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在松江社会经济实现大发展的同时不忘将发展成果惠及老年人。作为老龄事业的重要一部分,老年教育在这十年里,因得到长足的关心重视而硕果累累。从最初3间简陋的校舍,到如今设施齐全、软硬兼修的现代化教学楼,区老年大学一路走来,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关怀。
2001年3月16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松江区老年大学在原教育局大院内正式挂牌成立,初期虽仅有6个班级、4门课程,却是一个“零”的突破,为松江老年教育史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十年来,来自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从未停止。2004年,学校搬迁至原区农委大院,面积由原来的600平方米扩大到800平方米;2006年,区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为老年大学建成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来购置办学设备;2008年,再次投入近10万元添置、更新各类教学设备;2010年,投入20多万元,新配置一间电脑房。此外,区政府为区老年大学下拨的日常经费也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而逐年增加。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热切的关心与殷切的期待,也是松江老年人的幸福所在。目前,学校有教室13个、活动室5个,均配备了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区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可谓无可挑剔。
投桃报李。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成为老年大学不断优质办学的力量源泉。学校的办学规模成倍扩大,从创办初期的每年6个班级、4门课程、200名学员到如今的130个班级、20门课程、3600名学员。创办至今,学校累计招收学员20500人次,逐步建成了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功能的区级老年教育阵地,多次荣获市、区级“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松江区老年大学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
十年坚守 以人为本办教育
老年大学为老年人而办,让老年人满意始终是办学的根本追求。十年来,区老年大学始终坚守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以老年人为先,以学员为本。
区老年大学的每一门的课程设置都不断根据学员需求进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制订丰富多样的“菜单”,方便不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和生活需求的学员“点单”,目前已开设了健身类、应用类、语言类和艺术类4个大类的20门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报名。除了这些日常“菜单”,学校还会不定期“加餐”,开展各类健康讲座、文艺演出、参观旅游、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在老年大学,授课老师们总是尽最大努力有选择地使用适合老年学员的相关教材。而最合学员口味的教材,莫过于量身定做。为此,凡是自己能编写的教材,学校就发动教师根据老年学员的需求进行编写。于是,《松江区老年大学山水画辅导教材》、《烹饪班教案》、《民间剪纸基础教本》……一一出炉,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广受学员好评。
教学相长。在老年大学,老师和学员大都是同龄人,课上是师生,课外是朋友。学校对老年学员建立和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体制,培养和建立了一支班长骨干队伍,以此为桥梁和纽带。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班长会,听取学员对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适时改进。
十年努力 精益求精谋发展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十年来,区老年大学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制度。自成立之日起便设立了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随着学校发展,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应运而生,《校长职责》、《教务主任职责》、《班长职责》、《学员守则》……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又便于操作的办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执行,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老年教育虽有其特殊之处,但师资力量同样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区老年大学注重选聘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教学能力较强、有较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提出了 “热心、爱心、专心、耐心、细心” 的“五心”工作要求。如今,学校共有25名兼职教师,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74%。
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经常组织召开聘用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对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帮助新来的教师及时掌握老年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教务主任则常常流连于各个教室,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员学习情况,听取学员对教师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建议和要求,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力求精益求精。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个常议常新、各有见解的课题。学校经常组织授课老师们坐在一起,互通有无,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十年成果 特色项目展风姿
如何把老年大学办得更出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是关键。十年来,区老年大学在特色办学上,已然硕果颇丰。
人老心不老,区老年大学紧跟信息化时代的脚步,和学员们一起赶上了时髦。2009年7月,松江区老年大学网站正式上线,学校简介、新闻公告、教学园地、教育花絮、科研掠影等栏目一一上网,学校的即时信息发布也多了一个全新的渠道,最值得称道的则是17个电脑班209位老年学员的个人网页,个性化地展示了老年大学学员们的风采。
老年大学的数码摄影培训活动则让不少学员和年轻人一样,不仅玩转了数码相机,还学会了照片的后期处理。培训活动将理论教学、外景拍摄和电脑相片处理结合起来,学员们可以学以致用,将数码作品在电脑上进行后期处理。
老年大学的数码钢琴特色项目让学员们大开眼界。学校运用电脑技术将键盘教学、乐理教学、MIDI作曲、音乐欣赏、语言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音频、视频完美结合的音乐教学环境。
老年大学还让学员们因“学有成”而“老有为”,区老年大学因而也声名在外。民间剪纸表演队经常深入社区、敬老院、部队、学校等单位;腰鼓表演队在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合唱队多次参加市、区级各项比赛和展示活动并屡获殊荣;学校成功承办了区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中的合唱、书法、摄影、剪纸等比赛项目和松江区首届读书节暨全民终身学习周系列活动——老年人才艺展示……
十年的时光倏忽而过,区老年大学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铭记。新的征程即将开启,面对全区老年朋友的期待,我们任重道远,唯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将老年大学建成广大老年朋友老有所学的课堂、强身健体的乐园、交友联谊的窗口、余热生辉的场所,让夕阳在茸城更加灿烂夺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