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1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影视教学在老年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2011年12月22日 来源:凌 振 元 浏览次数:426

 

             
我在上海师大从事影视教学工作20余年。2002年,我应邀在上师大老年大学任教影视课。2005年后,还应邀在上海老年大学、上海老龄大学、上海退休职工大学、交大老年大学、卢湾老干部大学、黄浦区老年大学等校开设了《经典影片赏析》课程,得到各校领导大力支持和众多老年学员的欢迎。现在的影视赏析班,从原来的1个扩展到12个,从最初的30多名学员增加到1000余名,仅上海老年大学就开设了5个班,学员达500余名,还有如宝钢等大型企业的老年大学,也纷纷要求开设影视课。
 
 
影视艺术对老年学员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影视是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多媒体艺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其特点之一就在于它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把艺术信息迅速地大规模地传达给广大观众。
当前老年学员中出现的〝影视热〞,主要体现在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性上,它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动性,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一,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影视自起源、发明和诞生以来,经历了二百多年时间。影视是在照相、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无声电影,是因当时科技上还没有解决录音还音的问题,后来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才解决了把声音录制在胶带上,产生了声音与画面完美结合的有声电影,“伟大的哑巴”终于说话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彩色感光材料的诞生,又增强了电影真实感,使电影具备了走向成熟的多种元素。后来宽银幕的发现又扩展了观众的视野。再后来伴随磁性录音的发明、胶片质量的提高,数码技术的运用,出现了立体声、高清晰影视画面等。所有这些科技的发明和改革,都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不断开拓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丰富其表现能力。因此说,科技借影视扩大了自己的传播和影响,影视也为科技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二,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集体艺术创造力的综合。影视吸取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和雕塑等多种姐妹艺术的长处,而且自身又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一门具有〝新特质〞的独立艺术。影视从文学中吸取了它通过事物的表象和联系来反映生活的能力,从绘画、建筑和雕塑中吸取视觉形象而产生的直接感染力,从戏剧中吸取它通过动作展现戏剧冲突,同时吸取戏剧演员的艺术特长,从音乐中吸取通过在时间流程中展示的音响世界来获得感染力和节奏感。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在影视中是作为一种辅助元素,为影视服务的艺术,它不仅对视觉画面具有渲染、烘托、解析和提示的作用,并赋予影视的节奏感。国产经典片《巴山夜雨》中的主题歌《蒲公英》,《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电视剧《渴望》中的主题歌《渴望》和南斯拉夫影片《桥》中的《啊,朋友》等等,都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为深化主题服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千百万观众的心。
其三,影视艺术对老年学员的吸引力还有它的逼真性。所谓“逼真”,就是逼近自然,酷似实际生活。影视画面中微观的可以小到一针一线,宏观的大到千军万马,这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是逼真性的体现。影视的逼真性,有着其它艺术无法企及的独到之处。文学反映生活,虽然可以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但毕竟不是实闻、实见、实临。音乐虽然也有形象,但它的形象很难捕捉,主要是情绪传达的逼真。绘画、雕塑虽然可以很逼真,但它受限制,不能表现动态的生活。戏剧虽然近似生活的程度高于其他艺术,但它受时空及观众等限制,使戏剧再次生活的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而影视的逼真性是极为突出的,它逼真地呈现拍摄对象的性质,镜头画面的活动,象日常生活本身那样自然地流动,极其生动地反映了生活的原貌。
 
                      在老年大学开展影视教学的目的意义
 
在影视教学实践中,我发视广大老年学员特别喜欢观赏中外名片、名导名演的获奖经典影片。过去老年学员们在职时因为忙于工作,忙于家务,顾不上去影院看电影。现在离退休后有时间看电影,但影片票价昂贵,价格上承受不了;一些经典影片也不可能公开放映;音像市场上数以万计的碟片又不知选哪一些有价值的,再者,独自在家观赏,兴趣索然。现在他们来到老年大学选学影视课程,在二年学制中可观赏到五、六十部中外经典影片,在经济上价廉物美,文化上增长知识,思想上提高艺术修养,更在相处中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学友,让他们寻找到了乐趣。
影视教学这门新兴学科进入老年大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广大老年学员的精神需求,也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列宁曾经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影视发展的历史、影视的风格流派、特性样式、蒙太奇手法、基础理论知识,欣赏与评论经典影视片,帮助老年学员增强鉴赏与评论能力,以利〝养身、养心〞,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开展影视教学,可以开阔广大老年学员的知识面,不仅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文学大师,而且让他们了解外国电影史上的无声电影大师格里菲斯、蒙太奇理论大师爱森斯坦和长镜头理论大师巴赞等,成为新世纪的知识老人。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老年欣赏者的经历、学历、素养、情趣和口味各不相同,因而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角度各不相同,因此要因人施教。
 
确定适合老年学员学习的影视教学内容
 
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是不能照搬全日制高校的,因为我们所教的对象不同了。为此我专门编著了适合老年学员特点的30余万字的《经典电影欣赏》教材,它巳成为上海老年大学的特色教材之一,由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2010年再版,这是国内老年教育的第一本影视教材,是一本兼知识性、学术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的影视教材,既介绍了电影的发明、诞生与发展概况,又评述了电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选择中外电影史上有重要地位与影响的一些经典影片进行赏析。
根据老年大学教学的要求,以及老年学员们的知识水准和认知能力,我制定了影视教学大纲,从几个方面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比较系统地介绍评述电影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电影的历史、蒙太奇和电影的编导演、摄录美等等,目的是引导老年学员能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赏析电影作品。
第二、着重对电影欣赏与评论的标准、角度、方法等作具体介绍和评述,如评题材、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镜头、评摄影、评导演风格、评演员表演等等,目的是引导学员从多视角、多方位,从宏观微观等方面评论电影作品。
第三、选择一些在电影史上有重要地位影响的电影代表作品,以五、六+部经典片作为范本,让老年学员观摩并进行赏析。范本的选择,一般是以老年人的社会、生活问题和家庭伦理问题为题材,更贴近老年学员的生活,而且面也比较宽广,有历史和现实的不同题材;有喜剧、悲剧、纪实和民族的不同风格等;也有不同的流派,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和《警察与小偷》等;法国新浪潮的《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四百下》等;德国的《铁皮鼓》和《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等;中国左翼电影的《马路天使》和《神女》等。从经典影片类型上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资料片。这类主要是剪辑的历史影片,安排在影视理论课上放映。为避免讲课单调乏味,在课堂讲述影视理论时,插映中国电影资料馆编辑的《外国电影简史》、《阮玲玉的表演艺术》、《夏衍的电影创作道路》和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百周年播放的《世界电影之林》等,丰富了影视理论课的内容,受到老年学员的好评。
第二大类:纪录片。它是一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生活等各方面作真实拍摄报道的影片。这类影片中不乏有不少经典纪录片,如意大利著名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观察并记录了那个〝文革〞特殊年代的中国,非常真实,老年学员们特别喜欢观摩这类纪录片。
第三大类:专访片。是专门采访各种伟人、名人的影片。如上师大影视专业女学员〔后为上戏研究生〕自编自导拍摄的《茉莉人生》(曾在央视和上视播),专门采访了《茉莉花》民歌的发掘、改编创作者何仿老人,使学员了解了这首民歌的诞生及走上国际歌坛的始末和意义。还有《访问张学良》等专访片,都受到了老年学员们的欢迎。
第四大类:故事片。选择经典故事片是影视教学内容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老年学员们选学影视课的初衷。在二年学制的影视课程中,精选了70部经典故事片,另有近10部作为备用。课程安排基本是〝一课一片〞,种类大致有:
1、传记片,以历史或当代真人真事为依据拍摄的故事片,如英国的《我的左脚》、《甘地传》和《女王》,美国的《莫扎特》、《鲁滨逊漂流记》和《一往无前》,荷兰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国台湾、香港、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滚滚红尘》等。
2、伦理片,也称〝家庭伦理片〞,是指以社会伦理道德为规范内容的故事片。因为故事内容反映的是学员们非常熟悉的身边事、儿女情,老年学员们最爱看。代表作有美国的《金色池塘》、《母女情深》、《克莱默夫妇》、法国的《三个男人与一个摇篮》,中国的《图雅的婚事》等。这类伦理片在娱乐功能上,能让观众产生愉悦和快感;在社会学功能上,能从社会学角度提供给观众一些思考;在艺术功能上,它们有不断创新的路子,值得借鉴。
3、战争片,选择以二战片为主。因为这类经典片主要表现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命运和不幸,揭露抨击法西斯战争给人类带来肉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有荷兰的《黑皮书》、波兰的《钢琴师》、前苏联的《雁南飞》和奥地利的《伪钞制造者》等等。
4、政治片,以政治事件为题材内容的故事片。这类经典片大多揭露各国政坛上的阴暗面,如美国的《刺杀肯尼迪》、中国香港的《廉政风暴》等等。
除此以外,还选择一定数量的音乐片如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之恋》,歌舞片如美国的《辣身舞》,生活片如新加坡的《融之堂》,社会问题片如中国的《海洋天堂》、《盲山》,少儿片如伊朗的《手足情深》、中国台湾的《第四张画》。还有散文片如越南的《青木瓜之味》,动作片如法国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文学名著改编片如美国的《老人与海》和英国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史诗片如中、加合拍的《金山》等等。
其实,所谓经典电影,就是指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认为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借鉴指导意义的,并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影片。影视的大发展日新月异,五年一个周期,相当于文学的一代。针对这个特点,我经常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的中外经典名片,如近年中外热映的《建国大业》、《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和《康定情歌》,波兰的《钢琴师》,法国的《幕后女英雄》,日本的《入殓师》,和美国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及时插进课程进行赏析和讨论,引起了老年学员们浓厚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确立适应老年学员学习的影视教学方法
 
我国现阶段刚起步的老年教育,还属于一种非学历教育,它不同于全日制高校的成才教育。老年学员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生活特点,且没有考试和就业的压力,因此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是+分重要的。我在《经典影片赏析》课程中实践“三个结合”:一是观摩经典影片与理论讲解相结合,帮助学员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去赏析影片,掌握欣赏与评论的角度与方法。二是观摩经典影片与学员讨论相结合,让学员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当场解答对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三是观摩经典影片与撰写影评相结合,指导老年学员写好影评文章,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影视评论能力与水平。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的影视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员评论说:“教师的用心启动,学员的会心互动,实现了双赢。”新加坡老年大学学员曾来上海老年大学听过我的课,有个学员说:〝上海老年大学学员在舒适的教室内听精彩的课,幸运!〞
2010年12月底,按课程学制规定,上海老年大学首届影视班要结业了,60多名老年学员依依不舍,自发举行结业典礼,他们畅谈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 有个学员激动地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大大提高了我对影片的读解能力〞。还有的说,“这样的影视课程可以开到敬老院,必受欢迎”。他们在老年大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合影,也留下了师生间的一片深情厚谊。
《经典影片赏析》课程的学制现设定为二年。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老年学员们希望学制无限制地延长,这种学习精神可以理解。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按规定的学制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有利于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老年大学也应该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校管理,促进学员流动。另外,在调整影视教学内容上,不断充实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片,这也是广大老年学员们所期待的。
上海老年大学教务处曾提出在校内成立上海第一个老年影评协会,让众多学员学习期满后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尝试。上师大老年大学有个影视班,其中有30多名老年学员在班里巳学习了9年之久。现校方组织这些学员退出老班,成立“影视沙龙”,完全放手让他们在上师大图书馆搞观摩影片活动,自娱自乐,这是老年大学课外活动的一种新模式。我们也希望老年大学能创造一些条件,与全日制高校的影视班本科生、研究生联合起来,共同拍摄一些纪录片,如反映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状况等。
影视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除理论课外,分析作品课在全日制高校本科、研究生影视教学中,一般是安排四个课时,即两个多课时观摩影片,一个多课时分析作品。但这样的安排在老年大学行不通,只能采用观摩影片后的点评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另外,目前上海各老年大学的电化音响等设备还比较陈旧老化,严重影响到影视等各学科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