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委、政府及各级部门、社区学校正在寻找泗泾文化之“根”,挖掘本区域特色文化的精品,形成泗泾镇社区教育的本土学习产品,并通过学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激活泗泾民间技艺的传承,拓展社区教育的内涵,促进各类人群的融合。为此,镇社区学校承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泗泾镇社区教育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传统文化“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时刻濒临毁灭的窘境,保护和传承已刻不容缓。开发与保护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时代价值;列入当务之急的重点工作;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第一个关键词是“泗泾镇社区教育”,认清泗泾镇社区教育的基础优势:有完善的机制体制,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有丰富的教育内容,有严谨的课程体系。
第二个关键词是“特色文化”,梳理本镇五大类古色古香的文化资源,即①丰富的建筑遗产,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历史建筑53处;②孕育的名人达百位,有孙道明、陶宗仪、李儒、马相伯、史量才等历史名人;③见证历史的环境要素有福连桥、古银杏、安方塔、福田净寺等;④还保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泗泾什锦细锣鼓、松江皮影戏等;⑤还有残存着的各类民间风俗文化及饮食文化。
第三个字关键词是“开发与利用”,解决如何开发的问题,成立实验组织管理小组,通过调查研究,以故事会、演讲比赛为活动形式,调动学习团队去开发、去走访、去征集文化素材,最终建设特色文化课程、成立专业工作室,培养新一代,将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传承下去。
在实验过程中,社区学校中心工作将紧紧抓住五大要素,即注重文化认同的地域性,定位学习载体的乡土性,把握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明确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实现教育和学习形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