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之首,暑气灼人,宽阔的江面上,货船往来如梭,悠悠江风送来一丝凉爽。8月13日,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学习型乡村暨社区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研讨会,在松江区石湖荡镇社区学校召开。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调研员夏瑛,上海开放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晨,上海市学指办主任彭海虹,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冯雷、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张峰,社专委指导专家及中青年研究团队、各区科研基地负责人齐聚浦江之首,共同研讨学习型乡村和科研基地建设。会议由社专委主任宋亦芳教授主持。
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冯雷致欢迎词,冯雷副局长立足松江农业特点,引入学习型乡村建设主题,松江区有自己的农业特色和农业品牌,学习型乡村建设将进一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他指出,社区教育发展要扎根社区,扎根民间,社区教育发展也需要教育科研,真诚希望通过科研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通过科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挖掘街镇终身教育品牌,通过科研助力学习型乡村建设,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松江区社区学院院长周明作《以“学习”的多元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汇报,松江区紧跟市学指办要求,紧扣“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战略目标,融汇居民学习需求,以资源联盟为单位的方式开展学习型乡村建设项目工作,新浜乡村茶馆课堂、叶榭村民小学校陆续成为乡村学习品牌,学习成效初步显现。周院长也指出,学习型乡村建设工作后续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及联动融合,建立学习型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并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
松江区石湖荡镇社区学校校长姜延军作《“三建三开”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交流发言,介绍农村社区学校的发展之路,通过“建队伍、建基地、建机制”,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提供保障,通过“开发多元微课程、开创学习方式、开展特色活动”,丰富社区教育学习内容与形式。姜校长表示,学校将借助此次科研基地建设工作,加强教育理论实践研究,以科研引领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社专委指导专家、市学指办主任彭海虹宣读社区教育科研基地2020年度立项课题通知,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学校等6所学校的6个自选一般课题成功立项。
社专委副主任、上海教科院职成所终身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国卉男副研究员通报社区教育科研基地建设情况,本次立项课题结合本地区发展前景,聚焦发展痛点难点,内容丰富,选题多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展现社区教育助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前沿做法,希望科研基地以课题立项为契机,成为上海社区教育的典型案例和代表。
社专委副秘书长、徐汇区社区学院社教部主任韩雯副教授作社区教育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调研情况汇报,本次调研面向三类人群(社区居民、在职人员、青少年),分三个阶段开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参与人数众多,呈现社区教育认知度基本固化、社区教育满意度呈基本满意、社区教育学习需求度呈差异化等特点,后期将从监测方法、问卷设计与发放、调研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着重关注,提高研究效能。
“让科研带有生命,让乡村村民更加现代化,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上海开放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晨讲到,社区教育实践厚实丰富,基层学校有理论研究最接地气的资源,希望基层学校发挥自己的特长,提炼总结工作经验。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调研员夏瑛作总结讲话。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作为社区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点,秉承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场所和资源,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维的教育服务。同时,她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一要提高站位,二要脚踏实地,三要聚焦重点,共同推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前往农业文化体验基地体验学习,“脚踏实地”开展一次人文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