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二天的2015年宝山区民间社团领队培训班,主办领导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从提高团队领队内在的素质修养到外形形象设计着手为目标,邀请了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主讲“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高级形象管理讲师蔡嫣小姐主讲的“团队形象管理与个人素养”二个专题 ,目的明确,选题得当,是培训的好教材。但是鲍教授的观点不敢恭维,甚至抵触反感,听后一片迷茫。不过,也让我们看到当今在哲学理论界,非主流的一些思潮。从而也提高了我们辨别和防御的能力。
这次培训的魅力就是行知学院周院长“着眼社会,放眼社会,探索’乐学团队’发展新途径”和区教育局朱科长“品牌提升计划”的讲话,给我们团队激发了活力,补充了营养,明确了定位,看到了方向。我们认真消化培训精髓,调整发展定位。六月份我们在“自发基地命名周年畅谈会”虽然已经作了“打造社团文化 夯实自主发展基地”的打算,随后在和社区对接的实践中,也作了尝试,如和兄弟团队联手组织共庆“七一”学习成果展示,进社区教学点开展“微课堂”讲学,虽然也得到了不少效益,带动了兄弟团队参与终身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有将近一半的二十余名队员报名参加我们电脑知识的学习。社区的教学点也邀请我们为他们增添其它课程。但是,我们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引领社区”的初级阶段。离开“着眼社会,放眼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培训”给我们指出了调整发展定位思路和方向。我们初步打算:
(一)服务社区方面:
一,根据团队特点和强项,挑选学习骨干,组成不同类型的“小分队” 。如:组织文艺小分队,剪纸小分队,智能手机小分队,广播操(广场舞)小分队和摄影小分队,老歌大家唱小分队等。
二,以短,平,快的方式(微课堂),不设门槛。不求场地,不收费用,传授知识,技能和兴趣。
三,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需求,安排对口的小分队。如敬老院,年纪较大的教学点,可安排文艺小分队;次一点的派剪纸小分队或者老歌大家唱小分队;楼组长等可派遣智能手机小分队;居民兴趣小组可派摄影小分队广播操(广场舞)小分队等。起到基地的孵化作用。
四,传播活动,可以不定期,不定点。
(二)网上学习方面:
一,进一步发挥我们的优势,积极组织大家参加电脑和相关知识的竞赛活动,迄今为止已经收集了四十余份 pps作品, 参与了2015年虹口区科普pps创作传播活动。十五份征文参加上海远程老年大学举办的“不可忘却的烽火岁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征文展评活动,并且还在继续增加。
二,继续组织上海学习网的“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社区”第5届上海社区网上读书活动,发动大家投入和参与在上海学习网上建立的
“快乐大场中老年联谊会“团队活动”。通过开展三个微系列阅读活动,涵盖“微点评”、“微朗诵”、“微编剧”重点是“微点评”,建立专项奖项机制,把参与“上海学习网”和“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和即将开通的“大场成人中等学校”网站的活动,作为年终评比优秀老师,优秀学员的重要标准。
三,在已经建立二个微信圈(成中快乐摄影圈和葫芦丝队员圈)的基础上,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再建立“微电影学习圈”和“手机新手快乐圈”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提高终身学习的兴趣性,引领学习团队的自觉性。
我们在学习中调整发展的定位,在实践中摸索走进社区的基本知识,在社区学校和大场成中领导的指导下。发挥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