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有老年学校及办学点280余所,远程老年大学课程收视点366个,在校学员达万余人,入学比例占全区老年人的13%左右。我区老年教育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除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外,与建立了一支有较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
我区地域广阔(425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中心城区的面积),老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九十年代的老人大多数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少数退休返乡的工人及农村干部,文化水平也不太高。但是,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又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懂得老年心理和生理保健以及老年法律知识等等。针对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改变了按专业学科开班的办学模式,举办“综合教学班”,简单易行,得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欢迎,学校越办越兴旺。如高境、杨行、淞南、罗泾等几个乡镇,很快就达到村村办校。其他乡镇、街道也都纷纷跟上,全区掀起了老年人上学的热潮。如罗泾镇肖泾村老年学校上课时,教室内座无虚席,教室外、走廊上站着听课的也挤得满满。一位92岁的老大爷,坐着轮椅也在教室外听课。这充分说明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城市化,农民没有了土地,都转换成居民,市区大量拆迁户迁入新建住宅区,形成了新一代的老年人队伍。他们见多识广,大部分具有小学或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他们不仅要求参加“综合教学班”,而且还要求参加各种专业班,靠近市区的街道乡镇老年学校,都陆续开出也书法、绘画、戏剧、舞蹈、秧歌舞等班级。顾村镇还开设电脑、英语、钢琴等高层次的班级,杨行镇还开办了具有本地传统文化的“吹塑版画”班等。我区老年教育事业所以能迅速、持续发展,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这个环节。我们体会是:
一、加强办学干部的教学业务辅导工作
这是办好老年学校的基础工作。乡镇街道的办学干部,多数是老龄工作干部,或街道具体工作干部,他们工作认真负责,态度积极,但不熟悉教育业务,开办老年学校有一定困难。为此,我们注重做好教育干部的业务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员名册、课时安排、点名制度、学期复习考试,以及对学员的表扬奖励等等。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年初具体研究讨论教学计划、“综合班”教学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等教学业务工作;年终总结交流各老年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出下一年老年教育工作设想。通过培训和辅导,提高了办学干部的业务能力。在各乡镇办学初期,我们还到各单位上门具体指导。经过十余年来的工作,我区已形成了一支熟悉老年教育业务的优秀办学干部队伍,他们是“领队羊”,是街道乡镇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积极培训一支“综合教学班”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乡镇老年学校的必要条件
综合班的师资队伍是随着老年学校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从开始时的几十名发展到现在的120余名教师。
1、“综合班”的师资培训。历年来都是我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的重点工作,它关系到我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兴衰。它的特点是:课时少而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又通俗易懂,学用结合,贴近农村老年人生活和保健的实际需要。教师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所以,深受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因而学员人数年年有增无减,学校也越办越兴旺。关于“综合班”及其师资培训工作可归结以下三点:
“综合教学班”的确定,是我们到街道乡镇基层实地调查研究和选择三个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试点,经过亲身实践后提出来的。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每月讲课一次,师资全部由区老年教育中心老师担任,边实践边改进,以“点”指导“面”。通过试点,我们熟悉老农民、老居民,他们需要学什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使老年教育工作发挥更大作用?由于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就有的放矢,因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2、“综合教学班”教材自编。开班以来,每年的教材均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教学效果好。学员反映:“听得懂、学得到、用得着”。每年的教学内容,归纳起来,可分六大类:
(1)政治理论和时事形势教育。让老年人知晓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跟上时代步伐。
(2)科普知识介绍。有关国内外科技发展成果及其应用方面,我们选定纳米技术、国际互联网、百年航空回顾、我国航天成就(神舟五号)、探月工程、基因工程等有关内容。
(3)法制及公民道德教育。宣讲老年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让老年学员学法、懂法、守法,以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重点进行维护“赡养权”及财产自主权。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孙辈教育。以历史重大事件、革命英雄模范人物为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孙辈教育,使老年人懂得培养第三代必须是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引导育人,走出溺爱孙辈的“误区”。
(5)老年心理保健知识介绍。让老年学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懂得各种多疑病、强迫症、忧郁症、痴呆症等老年心理疾病的防治。
(6)老年生理保健知识介绍。让老年学员懂得各种老年疾病的防治,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骨关节病等防治知识。
3、“综合教学班”的示范讲课是培训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师资的主要形式。每年年初,先送具有中学以上学历并志愿为老年教学事业奉献的干部及离退休人员,到区老年大学培训,每年安排8-12讲,并提供讲稿提纲和讲课的参考资料。各街道乡镇老年学校的课程安排,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年终由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学期总复习提纲及测试题目,以便总结考核。
三、特色班(瓷绘)的师资培训
“工艺美术——瓷绘”是我区的特色课程。为了在我区推广这门技艺,我们办了瓷绘师资培训班,全区12个街道乡镇中有10个选送25名人员参加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浓。目前已有几个街道乡镇正在开班招生,势头很好。李瑞昌老师正在编写瓷绘教材,将为瓷绘艺术在全市推广创造条件。
对老年教育办学干部、综合班和特色班(瓷绘)师资三支师资队伍的培训,大大促进了我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愿意为老年教育服务的师资队伍,老年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师资培训的几点体会
1、调查研究,反复“试点”实践,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我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的成员,虽然都来自教育战线,但对老年教育工作还是件新鲜事,对“老年人需要什么?怎么进行教育?”也知之不多。通过走访街道乡镇的老龄办,并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造条件,服务基层
我们在一无校舍、二无师资、三无经费的情况下开展效区老年教育工作,而且要做到镇镇办学、村村办校,确实是一件难事。我们白手起家,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加强对办学干部及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对有困难的单位,采取送教上门,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成册,自编教材,提供基层。
3、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办学形式及教学内容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根据不同文化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开设多种教学班级,可以开设“综合教学班”,也可开各种专业班。
4、改革创新,不断完善
随着上海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郊区老年教育也必须随着老年人的变化而变化。大场镇电脑班的兴旺、顾村镇的热门钢琴班、罗泾镇和淞南镇瓷绘班的开设,都反映了这个变化。老年教育工作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上海 宝山区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