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建设“尊重、关爱、怡悦、和谐”校风
2008年09月05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合刊 广州 杨超永 浏览次数:67
    作为一所老年大学,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优良校风,以反映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办学风格。校风良好与否,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建立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校风形成以后,将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任何规章制度和任何管理机构是无法替代的。它能在师生中积极发挥感染、熏陶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向上的作用
    良好校风的建立,是学校师生员工在共同目标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集体努力形成的结晶。它需要经过一个逐步提高认识和不断实践的过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培养良好的校风,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校风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认同感
    良好的校风是一种集体的精神力量,是全校师生员工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一点一滴培育起来的。为此我们十分重视校风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认同感,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我们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周、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等时机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学员理解建立良好校风的重大意义,明确“尊重、关爱、怡悦、和谐八字”校风的本质特征和要求。同时还运用学校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宣传“八字”校风以及老同志的优良品德、修养、学识、风度,宣扬校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使校风建设不断强化,不断巩固和发展。此外,还结合“五一”、“七一”、“十一”和元旦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向学员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讲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义和要求,不断为校风增加新的内容,使校风既保持其一贯性,又具有时代的色彩,体现与时俱进。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首先我们抓好学校环境的建设。校容校貌,是构成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学员的心理状态和学校秩序。良好的环境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务求使校舍、设施规范化,校园内种花植树,绿化美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映衬着漂亮、美观的欧式洋楼,室内布置美观大方,环境整洁雅静,空气清新,构成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当人们一踏进这座美丽的校园,便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也给以美的享受与熏陶,让人们乐在其中。
    人文环境我们也十分重视,当你走进一座庄严肃穆的殿堂,你绝不会大声喧哗,这是文化氛围的感染,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不仅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制定学校章程,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等,而且努力营造尊重、关心、信任、和谐、协调的文化氛围。办好老年大学,是依靠教师和学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动员教师和学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鼓励教师与学员提出意见、要求和建议,并注意择优吸纳和改进,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使管理者与教师、学员的关系更为融洽。同时,我们还通过各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文艺排练演出,举办书画展、郊游等集体活动,增加学员间的交往与沟通,以及情感的交流,提高了团体意识,密切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宽松和谐氛围的形成。
    三、领导积极带头,教师以身作则
    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关键。领导作风如何,常常在校风中看到它的影子。我校管理人员专职的只有三名,兼职的有四名,虽然人数较少,但每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团结协作、勇于负责、深入实际、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思想步调比较一致,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教师我们做到真诚、尊重、关心、体谅,多与教师联系、沟通,做教师的知心人。对教师的教学,我们努力做到认识、制度、管理、设备一一到位,处处为教师着想,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在管理上,我们重视班级建设。我们认为班集体是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好了,就为学校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形成了班为基础的三级管理系统,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很有效,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委会以及学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通过班级的教学与活动,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有力推动了良好校风的建设。
良好的教风在良好校风的建设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我校教师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对老年教育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能认真钻研业务,精心组织教学,平易近人,做到诲人不倦,深受学员欢迎,使师生关系融洽、协调、和谐相处。
    学校管理人员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在良好校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倡导、示范和影响作用,是“无声的命令”,也是建立良好校风重要组成部分。
    四、贯彻“学乐为”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激发学员乐趣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国家老龄工作方针。每个学员也带着这种希望走进老年大学。我们要求教师把“学、乐、为”结合起来,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学”是基础,就是要尽可能满足学员对文化知识、技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即让他们有所学;“乐”是让学员在学中乐、乐中学,把“乐”贯彻于教学全过程,让学员既学到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增进健康;“为”是教学的效果,是学员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际反映。把“学、乐、为”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员的乐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从学员的实际出发,运用按需施教、分层教学、无压力教学与适度紧张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安排课堂教学实践和提出问题、释疑解答的时间,让每个学员在课堂上有所学和有所乐。我们还千方百计构建好老有所为的平台,增设宣传栏、橱窗,定期出版反映学员学习生活墙报,陈列学员优秀书画作品,每年举办大型书画展,出版书画册;结合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组织文艺演出和文艺汇演等,让老师和学员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我校粤曲班彭老师说得好:“老人家愿意学,学习上哪怕有小小的进步就会开心;大家开心也鼓舞了我,让我有成就感,我也开心。开心是双向的,我们要共同努力,共同开心”。
    建设“尊重、关爱、怡悦、和谐”的良好校风,不仅是办好学校之必须,对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风建设,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有浓厚的“学、乐、为”气氛与温馨完美相结合的和谐、进取、快乐的大家庭。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