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五年九月十日上午,大场成中电脑教室济济一堂,快乐大场中老年联谊会民间社团自主发展基地(大场成中快乐联谊会)的三十来位同志在这里举行“铸造一班一品,对接社区需求探讨会”,会议由会长钱在芗会长主持。
计算机技能乐学分团领队陈才生老师首先发言。他说,新学期要讲究办班的实用性、科学性、持续性、兴趣性及展示性,打造“一班一品”。他畅谈了各班的具体计划:1.摄影班要迎合摄影数码化的趋势,强化照片后期处理课程,从作品的写实性向艺术性过渡;2.手机微信改变了生活方式,新设电脑手机入门班已是势在必行,把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知识组合在一起独树一帜;3.制作挂历已经成为我们的品牌,今年是第八个年头,要进一步突出挂历制作的艺术性和创新性;4.微电影制作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合了文学艺术、软件操作、剧本编写、表演技巧等多种知识,我们要做到更贴近生活、更反映生活;5.徒手剪纸班与众不同的是徒手,有一定的难度,该班的教材在新学期将不断充实和发展,逐步打造成为社区居民喜见乐闻的学习课程;6.葫芦丝旗袍队要有创新,有特色,走自己的路,把展示中华女性美的旗袍和中华少数民族风格的葫芦丝融合在一起,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品牌。
接着,教导员虞琪儿老师就对接社区需求的探索发言。她说,我们要着眼社会,放眼社会,努力打造成“孵化基地”,肩负定位社区、服务社区和引领社区的职责。前一阶段我们在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例如建立敬老院巡回演出的常态化制度,到刘行新华实验学校在教授葫芦丝技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积极参与大场镇侨联举办的活动,推荐老师担任大场成人中专摄影初级班的老师,组织有关老师担任九九关爱网动画之家、文学论坛、摄影、美食等版主,为九九关爱网的网上活动作出了贡献……。针对对接社区需求,虞教导员提出了如下设想:⒈ 根据团队特点和强项挑选学习骨干,组成不同类型的“小分队”,如文艺小分队、剪纸小分队、智能手机小分队、广播操(广场舞)小分队和摄影小分队等;⒉ 以短、平、快的微课堂方式,不设门槛,不求场地,不收费用,下社区传授知识、技能;⒊ 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需求安排小分队,如敬老院等年纪较大的教学点可安排文艺小分队,年纪较轻的可安排剪纸小分队,楼组长等可派遣智能手机小分队,居民兴趣小组可派摄影小分队、广播操(广场舞)小分队等,起到基地的孵化作用;⒋ 传播活动可以不定期,不定点。
钱会长在发言中着重谈了新学期的几项工作:⒈ 继续坚持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各班课前“安全五分钟”的宣传教育,并做到形式活泼多样,力求生动实用;⒉ 根据需要组织和参与上海学习网、上海老年人学习网、上海老年摄影协会、大场镇侨联和市区各级部门举办的学习、竞赛、展示活动;⒊ 认真做好第八届挂历大比拼的各项组织工作,以挂历为品牌建立一支挂历模特队伍,用动态的形式展示挂历,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好的形式传播、展示终身学习的成果;⒋ 组织大场成中《第二届“乐学杯”广场舞校园推广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人民体质,多姿多彩地享受生活;⒌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参与收藏的人群也逐步扩大,为了增加知识,增强鉴赏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减少上当受骗,组织一次大型的“常见珠宝手饰鉴定知识”讲座;⒍ 年底前召开“大场成中快乐联谊会终身学习再接再厉表彰会”,奖励参与各项学习和竞赛活动以及学习优越的学员,进一步掀起鼓动终身学习的热潮;电脑与手机入门课学期结束前举办一次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学习微信成果竞赛,充分发挥手机的功能,在班级群聊的圈子里开展课堂竞赛展示,评出优胜者,为铸造“一班一品”走出一条新路子;⒎ 坚持和发扬无私奉献的传统,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虚心向兄弟团队(重点是金秋之声团队)携手共建乐学团队新天地,积极支持和参与大场成人中等学校网站和艺术团的建设,为集体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⒏ 随着民间自主发展基地的发展,对工作计划、规范管理、人员分工、资料积累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原有的三个乐学分团基础上新建服务社区组和行政管理组,前者负责服务社区和引领社区的行动,包括外部联络、内部协调、组建小分队、安排落实服务社区的具体事项,后者负责资料搜集汇总、资金管理、活动策划,物品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