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提出以下一些粗浅意见,与王友农先生商榷。
一、老年学员学习有一定压力
笔者作了一些口头调查,问一些老年学员:你到老年大学在学习上有没有感到有压力?初谈时,一些学员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压力。当问及一些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时,大多数学员认为有一定压力。
归纳起来,老年学员学习中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自身
老年大在学习专业时明显感到有压力。学钢琴的学员,大都原先对五线谱没有接触过,许多学员说,五线谱的音符象一只只蝌蚪,上上下下,跳来跳去,开始时很难认,也很难掌握,这是学弹钢琴的一只拦路虎,这就带来学习上的一种压力。学了一段时间,老师要汇琴。一个大学教授出身的学员说,第一次汇琴时,我双手颤抖,双脚弹琵琶(也发抖)。这就是一种压力。如果没有压力,这位教授的四肢怎么会发抖呢?
学医疗保健课,同样存在压力。就说学推拿吧,目的是学会了推拿可以给自己保健、治病,还可为家人、亲友解除病痛。而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懂得推拿的原理、手法、要领,更要找准穴位。人身上的穴位有几百个,常用的也有几十个,你要掌握它,会运用多种手法推拿,不给自己加点压力,不用脑、不动手能学会?同样,全息疗法、特种刮痧、中医基础理论、老年医疗保健等等,学问多着呢,你要领会它、掌握它并运用于实践,没有一点压力能行?
总之,笔者以为,老年学校设置的每门课,都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谁想学到一点东西,都得自我加压,用脑子,用体力,至少手脑并用,持之以恒,付出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二是来自老师
老年教育虽说无学历,不考试,但也不是全部不考核。笔者所在的上海老龄大学,有许多班级的老师,还是相当注重考核的,其目的是让老年学员学懂,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对老年教育高度负责的表现。如钢琴班老师,要求学员汇琴,音乐、时装、舞蹈、越剧、京剧班,学期结束时,要汇报演出(唱),这无形中会给学员以一定的压力。学习书法、国画、摄影的学员,老师要学员交作业,并及时进行点评,然后挑选比较好的作品,在学校画廊展出。在作品点评、展示中,一部份学员会感受到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来自同学
还举书法、国画、摄影班的例子。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不少学员大器晚成,作品经常在学校画廊展出,有的还到全市乃至全国展出,有的频频获奖,还有不少上了新闻媒体,有的还出了书画集、摄影集,更有不少老年学员加入了市级书法、摄影家协会等等。这无形中,使一些学员感到有压力。曾记得一位书法班的老学员对某位学有所成的学员说:“你学了15年,成了一名书法艺术家,许多人向你要作品,名声鹊起。我也学了15年,可至今还未迈进这个门槛”。相比之下,这位学员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许多事物在比较中发现差距,在比较中求得发展和提高。
为什么一些同学爱当“留级生”?一是说明他(她)对这门专业特感兴趣;二是说明他(她)对这门专业学得还不到家,需进一步深造。这是兴趣趋动的一种动力与压力,其精神难能可贵。
二、校长、老师、办学人员同样有压力
老年学校的校长也有一定的压力。他(她)要考虑课程设置不断更新,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他要考虑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办学人员队伍建设,以搞好教学管理,他要考虑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他要考虑学校经费收支的平衡等等,如果对以上问题没有一点压力,这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校长。
老年学校的老师,同样面临一定的压力。他(她)要懂得一些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一句话,他要懂得老年教育的特点。他要懂得因人施教,讲课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等等,一句话,他要使学员真正学到一点东西,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他周围的学员越来越多……他只能敬业,不能有半点懈怠,否则学员会不受欢迎,教师能没有压力吗?
办学人员同样具有一定压力,他(她)要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老年教育服务,为老师和学员服务。
综上所述,“无压力教育”不符合老年学校教育规律,也不符合老年学员的实际。有教育,就会有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只是压力大小而已。有压力是好事,并非坏事,只是如何调适而已。
三、压力要调节,中等最适度
当今世界,竞争十分激烈,可以说,没有压力的学校是不存在的,老年大学(学校)也概莫能外。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没有压力办学,这所学校的生机也将停止了。
当然,话得说回来,老年学员的压力,是兴趣使然,是自我加压,是适度的,是可调节的。老年学员学习中的这种压力,与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中学生的压力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我要学”,而且有一定弹性,要说有指标的话,这是软指标。而后者是要拿文凭、谋职业的,事关切身利益、前程命运,这是社会、家长“要我学”,不得不学,这个压力是外界给的,这个压力是相当大的,这里每一项指标都是硬指标,有时差一分都不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年教育的压力显然要小得多得多。
笔者认为,老年教育的压力要适中,压力太大,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压力太小,甚至一点没有压力,也有违广大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初衷。老年学员为了圆自己的青春梦,为了追求知识(技能)、追求健康、追求乐趣、追赶时代、享受现代文明、服务社会,……一句话,为了完善自我,使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他(她)们在种种兴趣、情志、理想的驱使下,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使自己学有所成。笔者认为都是老年学员遵循了兴趣-追求-压力-动力-笃学这一规律结出的硕果,离开了压力、笃学,我认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老年学员没有压力,仅仅是为了休闲,打发时光,来白相相,那我奉劝他(她)们不要化几百元钱,赶许多路,到老年大学来,还不如去就近的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下下棋、打打牌、搓搓麻将、聊聊天,或者自个儿看看书、阅阅报,那样会更轻松、自在、适意。然而,笔者认为没有学习目的、没有追求、没有个人兴趣上老年大学的学员几乎是不存在的。
既然个人有所兴趣、有所追求,有一定学习目的,他(她)就会在这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有形无形的自我加压,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老年学校、老师,在这样好学上进的学员面前,要适当地给他(她)们作些“调压”工作。主要是:
——构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员在学校感到非常温馨,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
——引导学员学习要量力而行,学习课程要“少而精”。老年人要以健康为本,一般学两三门就可以了。否则,不利于身心健康。
——分类施教。由于老年学员的阅历、学历、智力的差异,如果“一锅煮”,往往会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学员加大压力,因此,在招生时,学校或有关老师就应根据其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班教育,以减少学员的压力。
——尽可能有教材。老年教育创办已20多年,绝大部分学科应该有讲义甚至编印或出版的教材了,免得老师板书连连,学员抄不胜抄,又想听,又得记,弄得手忙脚乱、压力过大。
——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精讲多炼。须知“少则得,多则惑”。力求使每堂课都能让学员学到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强求系统性,满堂灌。
——适当考核,有助学习。但不能过难,过繁,要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提倡自主教育,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使老年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教育,情感教育。
总之,笔者认为,各级各类老年学校,都要为广大老年学员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有一定追求目标的学习环境,让他(她)们通过数据年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或潜力,学到一点新的知识和技能,开阔视野,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甚至服务社会,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也就是老年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