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重庆市老年大学重视“五个意识”的培养,在学校的一切工作和活动中,坚持既管思想又管学业,既教书又育人,正是在这一个个具体的载体上进行深入细致、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唱好“三步曲”,即:“主题曲”、“前奏曲”、“合奏曲”,它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提高了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使学校形成了风正气顺、团结向上的和谐集体。
关键词:五个意识 教育 团队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要了解一个团队,需要了解它的团队精神,而团队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长期的文化建设,意识培养,逐渐凝聚而成。重庆市老年大学在实践中,围绕办学宗旨、要求树立“五个意识”即:政治意识、主人翁意识、勤俭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逐步打造成一种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
一、“五个意识”的提出
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精神文化是在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被全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和学校气氛,是强化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1、是针对老年教育办学宗旨提出的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一个学校团队也要有这点精神。我校提出:“进取有为与颐养康乐相兼顾,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使之成为新世纪的新型老人”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办学宗旨,我们提出了“五个意识”的培养。“五个意识”扼要地说:政治意识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人翁意识即师生员工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有“校荣我荣”、“校衰我衰”的思想感情和责任心;勤俭意识即牢记毛主席的“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勤俭办校,勤俭办一切事业;服务意识即职工(包括校和部处室领导)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教师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学员为学校服务;创新意识即不墨守成规,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大胆开拓,讲求实效。“五个意识”的培养,它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造就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2、是针对老年人学习目的提出的
我校曾对学员学习目的进行调查:大多数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原因:有的为了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而来参加学习;有的接受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满足个人需求;有的抱着到老年大学打发时光,交朋友,排除离退休后的孤独寂寞等。老年人应该既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者。老年大学所能做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工作就是激发精神活力,我们针对老年人学习目的提出了要加强“五个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老年人身处讲政治的环境,政治意识就会明显增强;身处团结和睦环境,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身处奋发向上环境,就会主动挖掘自身潜力;身处学校持续发展的环境,就会越学越有劲头。
3、是针对部分老年人思想状况提出的
针对部分老年人离退休之后,回到自己狭小的天地,看文件、参加活动少了,接触面小了,信息相对闭塞,认识也会逐步滞后,以致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间,老年人面临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转向、家庭转式,社会的急速变化,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的混杂、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的涌流,使不少人陷入选择的困境。“五个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4、针对我校的现状和发展提出的
重庆市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艰苦创业、稳步发展、开拓创新三个发展阶段。是迎难而上,勇于探索的20多年;是深入调研,勤奋思考的20多年,是不断创新、阔步前进的20多年。尽管学校领导班子几经调整,重视师生员工“五个意识”的培养从未中断,并作为我校好的传统。每届领导班子都提出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有创新的思维、勤奋的态度、节俭的美德,讲求实效的精神。
二、我校如何培养“五个意识”
老年大学是传承文化的场所,主流文化的阵地,老年文化的中心。在学校的一切工作和活动中,坚持既管思想又管学业,既教书又育人,强调师生员工增强五个意识。正是在这一个个具体的载体上,进行深入细致、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唱好“三步曲”,即:“主题曲”、“前奏曲”、“合奏曲”,使学校形成了风正气顺、团结向上的和谐集体。
1、强化“五个意识”,唱好“主题曲”
强化主渠道教育。坚持在学员中开设公共政治课,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政治情感、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和谐政治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指导老年人促进社会和谐。凡遇重大政治活动,就邀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老年大学进行宣讲,如传达全国党代会、全国的“两会”和重庆市党代会精神等。让老年人在老年大学不仅能增长知识,愉悦身心,而且在思想上永葆青春,与时俱进,激发老年人为共同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弘扬主旋律。在思想教育中,我校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利用学校校报、刊物、专栏、墙报和每间教室的板报、文艺演出等宣传阵地,宣传“五个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我校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精、气、神。学员大多数对老年大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视老年大学为精神家园。
宣传先进典型。老年大学先进典型是指在老年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品质高尚、事迹感人、富有魅力、体现时代主流精神和道德模范,可供大众学习与效仿的先进人物。我校每学年都要进行“优秀班级、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三优”评比,宣传践行“五个意识”的先进典型,。2008年我校在五千多人次的学员中评选出三名学员授予“特别奉献奖”。表彰了文学部学员离休干部秦玉声同志无私奉献、以校为家的精神;综合一部学员孙学敏同志身残志坚、助人为乐的风范;健身部学员黄治明同志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义举。他们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促人奋进,在全校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看到了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
2、强化“五个意识”,唱好“前奏曲”
决策前,强化“五个意识”唱好“前奏曲”。我校每一项重大决策,在实施前都要强化“五个意识”的教育。例如:用创新意识、主人翁意识教育师生员工,把老年教育夕阳工程当成朝阳事业来干。2007年暑假,罗淑芳校长提出了“三步并作二步走,争创全国先进老年大学”想法。学校还没有开学,她召开校长办公会,对照全国先进老年大学,从六个方面三十多条逐一找差距,达成了共识,全校很快形成了赶学争创的热潮。当学校跨入全国先进老年大学行列后,钟旭秋校长提出建设一流老年大学的规划,又向全校师生员工吹响了“建设全国一流老年大学的”集结号,开展了我为“争创一流”献计献策活动。
保证政令畅通,强化“五个意识”唱好“前奏曲”。我校建立宣理部、校学委会、部学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信息、沟通情况、了解学员思想动态,强化“五个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事前。例如2009年初重庆市把我校所处的校舍附近规划为拆迁范围,6000多名师生员工面临搬迁。刚开始部分师生员工想不通,认为现在校址在市中区,交通方便,环境不错。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到位,我校跟重庆市委虽仅一墙之隔,却没有一个上访。全校师生员工识大体、顾大局、冒酷暑、战严寒,五度搬家,做到了教学、搬迁两不误,队伍不散、管理不乱、教学不断,学员不减。课堂教学井然有序,一、二、三课堂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少年宫过渡办学期间,“老少同画和谐家园”,“老少同乐携手未来”,给市少年宫留下很好的印象。
加强引导,强化“五个意识”唱好“前奏曲”。老年大学成千上百个师生员工,差异无处不在,多样无时不有。我们坚持倡导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学校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强化“五个意识”加以正确引导,用正确方式处理老年大学内外人际关系,为老年人的教、学、乐、为创造良好环境。例如我校针对个别师生不顾全大局,不令行禁止,经教育仍我行我素,敢于正视矛盾,理直气壮进行批评并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3、强化“五个意识”,唱好“合奏曲”
培养“五个意识”,不光是校领导的事,我们坚持发挥管理者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员骨干的带头作用,利用教师节座谈会、新年迎春座谈会、教研会、学员干部会、“三优”表彰会等,宣传“五个意识”,重视“三支”队伍建设,唱好“合奏曲”。
强化“五个意识”,突出管理者引领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庆市老年大学以林琳、罗淑芳等为首的历届校领导,他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热爱、热心老年教育事业,认为“作为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精神决定成效”。他们首先提出“五个意识”的办学理念,在教职员工队伍建设上,带头践行“五个意识”,培养一支爱老年教育工作、想老年教育事业、谋老年教育发展的职工队伍。例如:就拿践行勤俭意识来说,学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罗淑芳校长是市级老领导,而且是年过七旬以上,长途跋涉,不乘飞机,不坐软卧,和大家一起乘硬卧。周成锡副校长原是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外出开会考虑到他身体较弱和年事已高,安排他单独住宿,他都婉言谢绝。他们的言传身教,是“五个意识”在我校扎根并得以发展的动因。
强化“五个意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校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五个意识”,既要教书育人,又要为人师表。尽管我们教师都是外聘的,教师中教其所需、助之乐学、诲人不倦、善诱笃行、敬业爱岗的事迹在我校比比皆是。老年大学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关爱、服务每一个学员。学员称赞我们的教师说:“人们都说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而老师的可敬,则在于总是无私奉献。就像那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老师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去丈量;他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自己去对照,有学习的榜样。饮其流者怀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强化“五个意识”,突出学员骨干带头作用。学员是学校的主体,要充分尊重他们,让广大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能够发挥潜能、愉悦身心、完善自我、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要抓好学员工作,首先要抓好学员骨干队伍的工作,学员骨干队伍主要包括学员干部和优秀学员两部份。这两部份学员在带领同学们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树立良好校风、学风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学期开学前,我校都要召开学员干部会,强调“五个意识”的培养,交流学员自我管理的先进经验。例如:2004年9月,音乐二部三班的12名党员成立了“党员互帮服务小组”,学校领导对这一新生事物非常重视,校长罗淑芳召开校长办公会进行讨论定名。从此,党员互帮服务小组这一组织形式,逐步推开。到2006年下学期起,基本上做到了班班有党员互帮服务小组。几年来,党员互帮服务小组在加强“五个意识”教育的实践中,营造良好的治学环境,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团结带动群众共创优秀班集体;营造广开言路的民主环境,为办好老年大学建言献策;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开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三、“五个意识”培养,促进我校的发展
1、树立“五个意识”,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古人云“兵无士气乃必败之师”。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重庆市老年大学创建20多年来,一直有一个优良传统,注重学校团队精神,树立“五个意识”,就是要打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清代诗人顾翮协《杂兴》中说得好:“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物,渡河不如舟。”师生员工只是分工不同,各有所长,学校好比一条大船,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是划船的人,只有大家同舟共济,才能把学校建成一个温馨的家园,和谐的乐园。在办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政治生活是拉力,情趣生活是活力;树立“五个意识”,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在老年大学中形成讲理想、讲政治、讲人本、讲进取、讲和谐的深厚文化氛围。
2、树立“五个意识”有利于培养好的风气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一所学校风气的好坏是衡量学校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它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要追求卓越、创建一流,就必须有好校风、好学风、好作风。重庆市老年大学开办之初,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就凭着这股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精神,抱着“有志者、事竞成”的决心,坚持把老年教育这个“夕阳工程”当成“朝阳事业”来办,引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的水平迈进。学校的风气是通过学校成员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成为影响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对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又能起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3.树立“五个意识”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古人说:“夫民劳者思,思则善心生”(《国语·鲁语》)。说的是勤劳者则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则好的思想、好的办法就会产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所学校要发展,就要心存高远,不断创新。重庆市老年大学树立“五个意识”,就是不固步自封,同重庆市的“登高涉远、负重自强”城市精神是一脉相承,互相辉映的。我校不断地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开拓进取,攀登新高,把目标一直定在全国一流的标高上,从办学理念、教育原则、办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与时俱进,使老年大学这个新型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