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我爱你
奉贤区老年大学电子琴(1)班 马杏云
光荏苒,岁月如歌。我与陈文仪相识于2007年老年大学刚开设的时装班上。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各地,听陈文仪介绍,她是金山区亭林中学退休教师,家住亭林镇,慕名而来奉贤老年大学学习。
陈文仪老师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当时,她来奉贤老年大学,一看到总课程表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把她圆梦的心一下子抓住了,整个人好像年轻了许多,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出来,看看都想学,这是她年轻时的梦啊!因那时教毕业班语文,工作忙,她爱学生,学生爱她,为了学生放弃了去公检法工作等,许多想做的事情没能做成。看到这么多喜欢的课程,不报真舍不得呀!第一年就报了声乐、时装、合唱、电子琴、越剧、民间舞二班、太极拳、木兰剑、形体班等九个班级,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一早从亭林乘公交车到南桥上课,中午随便吃一点,下午继续上课,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在南桥上班呢!
每天的奔波,虽然感到很忙,但非常高兴,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伴着学习带来的乐趣,收获和效果是显然的,就她学以致用,为社会服务。陈文仪老师利用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亭林社区的老年人服务,组织起一支像模像样的时装队,不仅有女的,还有几位男士,帮助排练节目,她模仿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要领给大家做示范:打开双肩,挺胸,收腹,提胯迈步,行走时,落脚点要在同一条直线上······从基本步到套路,每个动作要领都那么认真、仔细,充满时尚的元素,为时装队打下扎实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区年终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随后,亭林镇的好多人,纷纷前来奉贤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
陈文仪老师还参加了亭林镇的木兰剑、太极拳团队,她把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发扬光大,与团队里的姐妹们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经常代表亭林镇参加市级比赛,如“张江杯”等大赛,荣获一等奖(集体)多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随着老年大学不断扩班、毕业等,陈文仪老师又先后参加了茶艺、古筝、计算机、摄影、瑜伽、书法、朗诵、京剧、保健、交谊舞、中国舞以及旅游文化等班级的学习,十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热寒冷,从不间断学习,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第一年到老年大学来学习,可称得上是起早贪黑,陈文仪的爱人开玩笑:老年大学有寄宿吗?你就住在那里吧。陈老师就向爱人讲述奉贤区的老年大学怎么这么好。一次又一次地夸赞老年大学,鼓动了爱人张敦迪的心。2008年,张敦迪来到奉贤区老年大学,成为“彩墨山水画”班的老师。张老师“彩墨山水画”的教学成绩不错,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为奉贤老年大学教育教学作奉献。
陈文仪老师热爱老年大学,热爱学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校部聘她担任班长,先后做过八个学科的班长。她不辜负学校的信任,认真负责,勤恳踏实,尊重教师,友爱学员,班级曾评为“文明班级”,两次评为“优秀班长”,直至2017年第二次退休。退休后,陈老师继续关心班级,协助新班长搞好班级工作。
陈文仪老师在上海远程老年大学举办的“圆梦----我与老年大学”征文展评活动中获奖,还荣获上海市第十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诗词好声音”称号,晚晴歌舞艺术团聘请她做节目主持人,深受观众们的喜欢和好评。
为丰富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艺术种类,2012年,陈文仪老师把在上海工作的双胞胎女儿动员到老年大学来兼职任教,把活力四射的爵士舞分享给老年朋友,开设了爵士舞表演班,在市区比赛比赛获奖,使一些老年人感到自己年轻人不分上下。双胞胎女儿还开设了邓丽君名曲演唱,现代舞等等,丰富了舞蹈、声乐课程的种类,给老年大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天道酬勤,十多年来,老年大学给陈文仪老师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圆了她年轻时的梦想,使她的老年生活质量因此而提高。2017年,有大女婿投资(在南桥买了房子),把家搬到了南桥,现在已经是一个新南桥人,从中足见陈文仪老师这位金山亭林人对奉贤区老年大学的热爱,全家人都是奉贤区老年大学的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