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2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农村老年学校教育必须服务新农村
2007年12月30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1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这是从宏观层面上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2005年12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又颁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指明了农村老年学校教育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老年人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最主要的是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需求的满足,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的实现;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人格权、财产权和其他民事权利得到保障,使全体老年人过上自由、富裕、享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现就用已有的实践经验来说明农村老年学校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 农村老年学校教育要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地方经济发展。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增加农民改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农民生活还不富裕,特别是农民的养老保障是个重大问题。我国农民传统养老方式,一直是以家庭供养为主,养老金的主要来源,一是子女供养,二是土地收入。由于经济、社会变化,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受到强烈冲击。据“湖北省农调队对全省17个县市17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农村老人单独居住的比率高达27.6%,老年人靠自己劳动养老的达到31.3%。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60~69岁的农村老人中仍在劳动的占62.7%。这种状况表明,有一部份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也并不是由子女供养的①。正如罗淑芳在总结重庆市兴办农村老年学校教育16年的第一条体会所说:“兴办农村老年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在全面提高农村老人的素质,特别是科技兴农的素质,帮助农村老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她写道:“北碚区三所乡(镇)老年学校的首届毕业生141名,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技术,增加经济收入的有131人,占学员的93.6%,一般增收在1000~2000元,最高的增收5000元以上。”②另据北碚区的文章介绍,他们认为农村老年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为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服务。把适应老年人的需要,实现“老有所养”作为老年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要求科学技术课占总课时的66~70%,该区静观镇老年学校这样做了,全镇500多老年学员成了种花能手,多数家庭创收在万元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足见农村老年学校在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启示一,建设新农村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健康老人仍然担负着发展生产,以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仍然是经济建设第一线奋斗的主力军。农村老年学校开设农业科学知识、技术课,促进生产发展,提高老年农民收入,既符合国家政策指示,又符合老年农民要求。关键是开设的课程必须从当地农业实际出发,为老年农民所欢迎,编印出易学懂的教材,采取形象有效的教法。
    2、 农村老年学校教育要为农村民主建设、中心工作服务
    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的生活富裕和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和标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新农村要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农民的积极性和政府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决策和行为主体作用,农民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下,组织起来,实行村民自治。在这方面,农村老年学校教育必须提高学员的政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
    老年人参与当地党、政中心工作,既是发挥老年人的优势,也是老年人融入社会的需要,更是老年人应有的政治权利。2003年安徽农村在全国率先实行税费改革,该省农村老年学校普遍开设税费改革专题讲座。学员们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在税费改革中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党、政解决改革中的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六安市裕安区固镇老年学校围绕中心工作,召开“参政议政座谈会”,献计献策,发挥了很好的作用。③
    上海杨行镇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与韩国老板搞集装箱项目,决定土地批租。一些老人认为,土地没有了,将子女的饭碗都卖掉,急得不得了,集体上街游行,还跑到韩国老板办公室将玻璃台板也敲碎了。老年学校组织老年人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说明招商引资是为大家过好日子。学习后,老年人理解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不反对,还积极帮助做工作。老同志过去是生产队的干部,有威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老年学校的学习将改革的阻力变为助力。④
    启示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丰富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形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愿望的要求,从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在农村,关键是实现村民自治。农村老年学校要提高老年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协助党委、政府开辟合法参与渠道,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学员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三者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3、 农村老年学校教育要为建立精神文明、树文明新风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首要是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目前农村一些地方赌博之风盛行,迷信之风盛行,大搞豪华坟墓等等,都是与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针对这种情况,安徽六安市老年学校普遍组织学员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金安区翁墩乡老年学校组织了计划生育宣传队,殡改帮教队和移风易俗队开展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④
    许多农村老年学校的多年实践证明:老年学校的学员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带头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积极指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营造健康向上的文明氛围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例如福建晋江市西园办事处霞梧村老年学校,学员上法制课后,增强了法制观念,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可喜变化:青少年犯罪少了,酒醉斗殴少了,搞封建宗族矛盾少了,封建迷信少了;敬老尊贤多了,支持老人事业多了,维护社会公德多了。⑤南京江宁区陈圹村老年学校的学员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帮困助贫,助残助教。他们和村干部一道,通过调查走访,对全村8户上小学、8户进初中、4户读中技校的共20名同学进行扶贫济困,筹集到57576元,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完成学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乡民说老年学校的同志“办事实实在在,处处为民。”⑥
    上海高境镇江阳村,张大妈一个独生子和徐大妈一个独生女恋爱结婚,两家合并一家过日子。时间长了,亲家变冤家。后来通过学习老年心理学,知道老人生气不利于健康,大家要换位想想,结果沟通了思想,经过各自作自我批评,又和睦相处,互相关心。④
类似的例子各地都有,可以用福建德化县委书记的话来概括。他说:“老年学校对我县两个文明建设、社会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计划生育、破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旧村改造、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等热点、难点问题上,老年学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县委、县政府把老年学校作为党委、政府团结老年人群体的纽带,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阵地”。⑦
启示三,精神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地方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农村老年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老年学员是文明新风的带头人。关键是提高老年学员的文化素养,培育文明行为习惯,从而言传身教,改革不文明的乡风民俗。老年学校要组织学员把党的政策传达下去,把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反映上去;创新精神文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社会活力;还可以鼓励老党员、老干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和做好爱憎分明群众工作的本领,推动和谐村镇建设。
    4、 发展农村老年学校教育要为农村老人服务
    农村老年人除了有与其他农民相同的要求外,更有自己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健康需求和法律保护需求。所以这两门课程的设立很普遍,成效显著。如晋江市西园街道赖厝老年学校,学习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课程后,对该社区赖某不承担老人赡养责任,不肯赡养其母,运用法律武器进行严厉批评,责其改正错误⑤。许多学校的学员学习保健知识后,懂得了精神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药物疗法,知道科学养生,从而使老年常见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有所好转②。南京江宁土桥镇对60~70岁老年人调查,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比不参加学习的患病就医率低23%。
    特别要强调的是,老年学校教育对充实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作用,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之后,精神生活的需要上升。目前农村有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或者虽然在身边,由于观念的变化,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不尽如人意,致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此外,还由于“空巢”、生活环境骤变、家庭关系不和、意外刺激和疾病等,导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我国农村有10%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⑥。老年学校的集体生活为这些老人解除精神寂寞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老年人改善精神生活。今后农村老年学校更应把老年心理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农村老年学校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就是要使老年人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没有这样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是决定的因素,教育是培养人的殿堂。老年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又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而老年学校教育则是实现既定目标的纽带。
    启示四,老年人不只是社会照顾的对象,也是社会建设的一支力量,这是世界共识。教育有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个方面,而社会功能是通过个体活动来实现的。老年学校教育的关键是全面提高老年学员的素质。学校要以人为本,规划落实好全面提高老年人素质,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为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服务。做到依法维护社会利益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统一,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和参与社会相统一,改善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生活相统一。
那么,发展农村老年学校教育的思路与途径又在哪里?
    一、基本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注意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这些精神应该是我们发展农村老年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
    我国农村固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老年群体庞大”、“文化程度偏低”、“健康状况尚好”、“年收入较低”、“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比例小”④。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各乡、各村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情况不同,差别还很大,许多方面的差距也大。老年农民的需求不同,办学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发展老年学校教育必须强调,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逐步提高;必须分别不同类型,通过实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不攀比,不强求一律。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各地在解决领导体制、办学模式、校舍、经费、课程设置、师资来源、教材、教法等等,都有不同的经验,都十分强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只要领导重视,从实际出发,经济发达和后进地区都能办好老年学校。例如,福建德化,有“闽中宝库”之称,而安徽六安是革命老区,经济总量在安徽省17个市中排第10位。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都把老年教育搞得红红火火,又各具特色。即使是教学方法,各地总结出来的也各具特色。例如山西运城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总结的“雅俗共赏”、“现场教学”、“常教常新”、“教学相长”的经验就带有浓郁的农村味,乡土气,很受学员欢迎⑧。
    二、总结经验。几年来农村老年学校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总结出不少好经验。现在围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审视这些经验,供各种类型的农村老年学校工作参考,把农村老年学校教育进一步办好。
    三、调查研究。重点放在农村老年学校教育的领导体制、发展现状、农村经济状况、生产状况,老年农民的健康、生活、文化状况,他们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对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的要求。把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作为分类指导的依据。
    四、改革教学。根据已有经验和调查所得,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改革农村老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是实现办学目的的手段,为培养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必须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调整社团组织,扩大社会参与,努力开创农村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五、发展远程教育。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远程教育是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城市带动农村,实现教育公平的好办法。在继续抓好这项工作时,要加强辅导工作,把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辅导与当地实际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实际效果;在收视收听远程教育的课程之外,还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把远程教育和面授两个方面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效果。
    启示五,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老年学校正在向普及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今后必须将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大目标下,继续向普及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关键是增强从实际出发的创新能力。我国的老年教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向农村发展的历史是创新的过程,今后在农村普及的过程也必将是创新的历程。创新是发展的生命、是普及的根本、是多样化的源泉。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顾问 江苏  罗柄权) 
    参考资料:
    ①《瞭望》2006年第47期P21
    ②罗淑芳: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帮助农村老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③六安老年教育委员会:办好农村老年学校,服务三个文明建设
    ④桂荣安等:上海农村老年教育调查报告
    ⑤晋江市老年教育委员会:晋江市老年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的调查
    ⑥江宁区江宁镇陈圹村老年学校:结合农村特点,积极办好老年学校
    ⑦泉州老年大学翁志远:适应时代要求,办好基层老年学校
    ⑧张呈祥等:老年大学和谐社会的音符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