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即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140/90mmHg)的现象。正常的血压对维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十分重要,血压越高,对血管的冲击力就越大,甚至会导致血管发生变形、破裂。
二、高血压的类型
高血压有两大类型,即原发性和继发性,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发病原因不同。我们将没有确切原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大多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85%以上的高血压都是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只占高血压患者的15%,病因相对比较明确,通常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
三、高血压的常见症状
高血压早期的症状或许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出血等症状。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症状一般是太阳穴位置搏动性跳动,严重时有炸裂样剧痛。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症状常在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或在劳累、精神紧张后出现,患者常有头部闷胀、脚踩棉花感。高血压引起的心悸表现为心脏急剧跳动、心慌不安等,常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后出现。高血压引起的出血症状主要是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眼底出血等。鼻黏膜、牙龈遍布毛细血管,高血压会使小血管弹性变差,容易破裂,导致出血。
当发现自己有以上四大症状,并且血压数值高时,建议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绝对不可自行用药。
总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四、高血压的日常监测
养成自测血压的习惯非常重要,测量仪器首选方便易操作的电子血压计。测血压时要做到“四定”,即:定机器、定部位、定姿势、定时间。【特别提醒】最好用一本专门的册子,每次测量血压后记录日期、时间、数值等。
另外,高血压有“双峰一谷”特点,其中“双峰”是指一天中血压最高的两个时段,即上午8-9点、下午4-6点。“一谷”是指一天中血压最低的时间段,即凌晨2-3点。根据个体情况调节自测时间,更有利于病情评估。自测血压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五、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对高血压这一疾病,我们提倡“预防大于治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以预防:
1.生活饮食习惯:清淡饮食,戒烟限酒
高盐饮食是诱发高血压的直接因素,日常需做到清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量,可控制体重,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健康人群,日常都应有意识地远离烟酒,烟酒过度会诱发诸多疾病。
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有研究表明,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帮助控制体重,从而有效降低血压。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日常保证每周5天、日均半小时,是比较合适的运动强度。
3.做好日常保暖工作
血压本身极易受温度影响,我们都知道秋冬需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夏天则容易被忽视。夏天尤其注意不要空调直吹,避免因寒冷受凉导致血压升高。
虽然高血压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我们仍可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即使日常已经坚持服用降压药,也还要每日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效控制血压,健康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