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共有8所县级老年大学,至2005年底,都已成为浙江省规范化建设示范校。这就意味着这些老年大学都有了独立校舍,平均面积达到了1700,学员人均占有面积超过1.5。老年大学列编为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并落实了编制。在校学员都超过了500人,最多的有1500人,达到了适度规模的要求。去年财政拨款的教学经费(含专项经费)达到325.5万,每所学校平均40.6万,学员年人均人头费200元以上。多数学校都有了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各所学校不仅在硬件建设上今非昔比,而且在软件建设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走出了一条宁波特色的发展老年教育的路子。
宁波市县级老年大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党委、政府加强老年大学领导、重视老年大学建设的结果,同时也与积极开展“等级达标”活动分不开。是“等级达标”活动,整体推进各县级老年大学上规模、上规范、上水平、上效益,从而迅速成为当地的规范化建设示范校。本文就我市开展“等级达标”活动的意义和一些基本做法,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 开展“等级达标”活动,是推进县级老年大学的强劲动力
我市县级老年大学是1999年开始开展等级达标活动的。在这之前,我市8所县校都没有独立校舍,都没有列入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编制,每校财政拨款的教学经费仅为二、三万元,至于教学管理、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就更谈不上了。面对老年大学县级学校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如何实现省委老干部局提出的创办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实现“四上”(上规模、上规范、上水平、上效益)、“一中心”(老年教育中心)的目标,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年大学,经过认真的研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推进县级老年大学的发展,需要借助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开展“等级达标”活动。开展“等级达标”的重要意义就在于:
1、有利于促进各级党政领导更加关注、重视老年大学建设。每年开展老年大学建设的检查评估,无疑是对各级领导重视老年教育工作与否的一种评判、检验和督促。通过评估,使他们看到差距,明确方向,采取措施,迎头赶上。只要领导思想重视了,老年大学的许多实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尤其是在硬件的投入上会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2、有利于促进各老年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档次的提高。学校的达标建设,包括班子建设、师资配备等一些硬性指标和管理制度、教学制度、校园文化、教学效益等一些软性指标,都需要通过学校自身努力来解决。开展“等级达标”活动,这无疑给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增加了办学的压力,使他们开动脑筋,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建设、管理、教学的方方面面下苦功夫,为争取一个好的等级而作出努力。
3、有利于促进各兄弟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开展“等级达标”活动,对全市各老年大学办学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实际上是对各学校办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学校办学经验的一次总结交流,也是对学校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体“会诊”,便于各校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展相互学习和竞争。
4、有利于推进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等级达标”活动的每一项指标都与规范化建设息息相关。这些操作性很强的指标,实际上是规范化老年大学各项要求的具体化,达标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的目标。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凡是“等级达标”验收达到最高三级要求的,都已成为省级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示范校,由省委老干部局正式授牌。
二、 制订“评估指标”,为开展“等级达标”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把“等级达标”活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起来,早在1999年7月,中共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和老年大学就根据党的“十五”规划精神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教育法》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加强老年大学工作”、“上规模、上规范、上水平、上效益,把老年大学建设成老年教育中心”等一系列指示、要求,结合宁波的实际和以往的办学经验,制订了《宁波市县级老年大学等级达标评估指标(试行稿)》,并由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和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印发〈宁波市县级老年大学等级评估指标〉的通知》。《评估指标》分为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四个指标类型、22个项目、52个指标。县级老年大学达标分为一、二、三3个等级,三级为最高等级。《等级评估指标》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内容具体全面。52个指标几乎涵盖了老年大学的软硬件建设。从教学、行政管理,到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方方面面;大到独立校舍的建设,小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到位了,等级达标的目标也实现了。二是可操作性强,不少项目都有量化要求。例如,关于学校规模的指标,要求在校学员500人以上;关于校舍的指标,要求学员人均建筑面积有1.5以上;关于教学经费,要求财政专项拨款额在学员年人均150元(2004年起提高到人均200元)以上,不包括在编人员的人头经费;基本建设和重大设备更新添置列入财政年度计划。三是重点突出。指标内容力求激励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在等级评定中三级为最高等级,评估指标的试行稿中重点强化了对三级的评估,凡评为三级的必须有90%以上的指标达到三级要求,其中办学条件类和教学效果类的全部指标以及学校管理类手续四项中的第二个指标,即现有师资队伍专业职称的标准必须达到三级。
三、 市校要作好表率,为等级达标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在等级达标活动中,市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认为市校应该做好两方面的文章:一是示范作用,二是指导作用。
首先,市老年大学要按照“等级达标”的要求,率先建成高标准的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为县(市)、区老年大学建成规范化示范校起好示范作用。重点要在几个关键性的项目上实现目标要求。这方面,宁波市老年大学有其独特的优势:1、早在1998年就建成了独立校舍,面积达到2268;2002年市政府又决定投资4000万元(不包括土地和拆迁费1.2亿元),建造面积达13000的新校舍,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07年底可交付使用。2、关于办学规模。早在2002年就已达到5000名学员,以后逐年递增,2005年达到了6400余名;市校达到这个规模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3、2001年1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成为具有法入资格的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4、关于教学经费。已正式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全年财政拨款135万元(不含学员学费收入),人均超过200元。5、关于教学设施。配备了为教学所必须的音像、电脑、多媒体等设备。6、关于师资队伍。聘请80余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职称的占50%以上。7、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市老年大学2002年被省授予“优胜老年大学”称号,2005年被省授予“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称号。市老年大学处处为县级老年大学作出了榜样,真正发挥了示范作用。
其次,宁波市老年大学还采取多种措施,为推进县级老年大学等级达标发挥指导作用:1、配合老干部局承办每年一次的全市老年大学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开展“等级达标”活动的工作经验,探讨办学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工作目标,推进“等级达标”活动的开展。2、每年暑期组织召开全市老年大学专业教学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集中搞一、二个专题。这对于校际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3、把《宁波市老年大学工作通讯》和《宁波老年大学》校报办成交流办学信息、总结办学经验、提升办学档次的重要平台。4、适时召开理论研讨会,就老年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研讨,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各县校及时交流办学情况,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推进“等级达标”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从而使市校也真正发挥了对县校的指导作用。
四、 抓好一年一检查、两年一评估,推动达标活动深入开展
五年多来,按照《等级评估指标的通知》要求,宁波市老年大学配合市委老干部局,对全市各县级老年大学开展“等级达标”活动情况进行一年一检查,两年一评估的工作,并重点抓了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评估工作。一是由市委老干部局负责,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考评组,集中一定时间进行检查评估工作。二是组织考评组同志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就“评估指标”(试行稿),统一认识,吃透精神。三是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组织座谈、问卷调查、抽样检查等方式,对22个项目的52个指标分别进行检查评估,然后逐个打分。根据打分情况确定学校等级。四是对检查评估结果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我们的改进意见,以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检查评估本身就是对县级老年大学的一种推动:有的在检查前已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了改进,有的检查后,党委政府认真吸纳考评组的意见,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充分显示等级达标所发挥的作用。五是搞好总结表彰,对达标单位于2004年和2006年进行两次授牌。
五、 请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为解决“等级达标”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保障
针对县级老年大学“等级达标”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性问题,我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2005年,我们学习兄弟市的做法,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建设的意见》,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5月将《意见》以两办文件联合下发各地执行。《意见》除了强调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意义、办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外,重点要求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对老年大学的领导,对解决老年大学“等级达标”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1)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把老年大学建设摆上应有位置,纳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坚持党政领导亲自为离退休老同志上政治大课的制度。建立健全由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研究解决学校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校务委员会成员单位对老年大学工作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要健全机构,落实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数量、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老中青相结合的工作人员队伍。(3)要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老年大学的建设。各级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作为老年大学的主管部门,既要主动协调,把老年大学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认真开展检查、考核、评优和总结工作,适时地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形成良好的办学氛围。(4)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各县(市)区都要建立和扩大老年大学的教学场所。校舍使用面积要考虑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离退休老同志的入学需求,原则上要达到每个学员平均在2平方米以上。教学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按学员年人均200元划拨,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参加人数的增加而逐年有所增长。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增添教学设备,不断提高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这两办《意见》,对解决老年大学建设中的实质性问题,提出的措施具体有力,操作性也很强。在目前就老年大学建设还缺乏权威性的文件可供贯彻执行的情况下,这个《意见》无疑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老年大学建设提供了依据,为全市老年大学进一步开展等级达标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宁波各级老年大学必将会越办越好。
(宁波老年大学 黄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