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区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积极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教学服务智能化水平,帮助学员跨越数字鸿沟,长宁区老年(老干部)大学探索构建“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开启了学校老年教育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
3月23日上午,上海市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认定评审在长宁区老年(老干部)大学成功举行。
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常务副主任李学红、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查正和、宝山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倪永培、嘉定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刘军、市教委装备处黄显兵莅临指导。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宋晓岚、终教科科长吴栋,长宁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华亮,长宁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联络员冯娴冰,长宁区老年(老干部)大学党支部书记吴金明、副校长沈鸣出席评审会议。
宋晓岚副局长欢迎各位专家来到长宁评审、指导。她指出,作为中心城区,长宁区近几年老龄化程度非常之高。大部分老年人运用数字化场景能力弱、难度高。智慧学习场景的建设、应用,有力促进老年人顺利融入现代生活、跨越数字鸿沟,是政府为老年群体服务的一桩实事、好事。
沈鸣副校长作了题为《智慧助老 乐享生活》的交流汇报。长宁区老年(老干部)大学坚持科技赋能,通过配备集成高清录播系统、智能一体机设备,优化网络配置,完善教学设施,建设“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培育老年教育新模式。结合本校的智能手机课程和涉及到的生活场景,提供学员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手机APP操作教学。学员通过对出行与消费两大数字化生活中的高频应用场景模拟体验,学会使用智能导航便利出行、使用支付工具成功缴费。
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在提升学员网络应用能力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员“愿意用”的兴趣,增强了“用得好”的信心,在边学边用中逐步掌握使用智能设备以及常见应用软件的能力,从而乐于使用智能设备,从容应对智能设备,主动融入数字时代,逐步跨越数字鸿沟。学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交流汇报后,专家组实地查看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现场观摩体验,与设备管理人员沟通。专家们对学校智慧学习场景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学习场景的建设关注教学与体验两大板块,线上线下结合、定位目标清晰,硬件设施到位、软件有力支撑,满足学员的学习、体验需求,操作性强,对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积极尝试的成功举措。学校将学习场景的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场景品质,值得借鉴。
经过讨论评审,李学红副主任代表专家组对我校的智慧场景给予肯定,并建议场景建设要突出可操作性与普惠性,可相应扩大智能一体机的应用范围,完善具体操作流程与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强学员的使用体验感。开设诸如《手机屏幕的智慧应用》等课程,将学习场景与教学紧密结合,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迭代,发挥智慧学习场景的最大功效。
吴金明书记衷心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强调智慧学习场景的教学与体验、场景与操作应紧密结合。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学习场景,合理设置应用课程,督促教师精心备课,安排助教详细演示,完善学员学习体验,方便学员理解掌握。为帮助学员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惠民服务,使老年学员从智慧学习场景中切切实实获得最大益处。
今年是认真贯彻二十大开局之年,智慧助老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老年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将一如既往,精准聚焦学员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提升学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帮助其适应并融入信息化社会,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同时,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赋能长宁教育数字化转型,着力推动老年教育朝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