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素质教育与快乐教育关系的研究
开展老年素质教育是老年教育的一大课题,更是老年教育的主题。但老年教育的宗旨是一种健康快乐教育、积极休闲教育。人生快乐最伟大。老年人进老年大学求学,最大的追求就是健康快乐,增强幸福感。于是产生了素质教育与快乐教育的关系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学员观点——享受教育、享受快乐
老年教育,顾名思义是老年大学对老年人这一新时代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特殊在于学员不为稻粱谋,无需文凭考级,不争职位职级,只求得快乐,乐出品位、乐出风采。老年大学就是老年人“愉悦身心的乐园”。据统计,我校有74%的学员认为,为乐而学是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直接动机。素质教育这一理论概念并没有成为学员的共识,也没有入耳、入脑、入心。
2、学员心态——没有压力,自由、超脱
一是没有压力。老年学员认为,老年大学是快乐大课堂。入学不考试,平时不考级,期满不结业。有的学员一学就是一二十年,标准的“留学生”;有的学员同时选读二三门课,“一周乐”,没有任何压力。
二是自由。学员自主选读科目,自由选择教师,完全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圆青壮年时期的“大学梦”,想坐一趟“高校动车”,追上时代步伐,过把“大学瘾”。
三是差异大。学员的学习目的、学习基础、年龄体质有较大差异。一个班级,有的留学生已学了七八年,有的插班生才刚入门,导致“老生吃不饱,新生吃不了”。人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更为突出的是身心脆弱,经不起批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
3、素质教育的难点
一难——年龄偏大,可塑性下降。我们随机调查了800名学员,其中:50-59岁仅占14%,65-75岁占65%,80岁以上占11%。65-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与青年和成年人相比,他们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记忆力差,前教后忘;适应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均不如以往,给素质教育带来难度。
二难——单科独进,缺乏综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综合性概念,它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和未来性。而老年学员仅凭兴趣爱好选学某一学科,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电脑等,从根本上说,就缺乏素质教育所需的全面性和基础性,也使素质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三难——难有贯穿素质教育的系统性教材。老年大学课程大多是按需而设,难有各校一致的课程,更难有系统的教材。教材“建设”喊了十几年,进展甚慢;按需开设的课程,教师“自编自导”,各敲各的鼓,各唱各的调,很难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提高素质。
二、素质教育与快乐教育的关系
任何教育的根本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老年教育也不例外。老年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老年教育的最高理念。快乐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因而两者是统一的,不存在矛盾,但有区别。
教育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是从教育的本质论、系统论来演绎和表述。而快乐教育是从实践观点来看,“你办学,我学习,我快乐”。同时,老年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不同于学龄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特殊在于它是健康快乐教育、积极休闲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老年人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达到了对生产劳动“必然王国”的超越,进入自由自主地从事活动并变换活动方式的“自由王国”。(《马恩全集》46卷下册112页)。因而,积极休闲教育符合马克思的观点,健康快乐教育符合特殊教育的本质。
不论从理论观点还是实践观点,不论从普遍性还是特殊性来看,这两者的关系是殊途同归——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线,以完善人生,提高生命品位这一最高理念来开展教育教学。因此两者有以下几对关系:
1、内强素质与外塑形象的关系——提升快乐质量
内强素质,就是老年人通过学习发展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主体性品质。外塑形象,就是塑造良好的个性特点、仪态气质等外在行为表现。两者是表里的关系。
一是启智——要有大智慧的快乐。素质教育是启智,培养一种学习态度和精神追求,是快乐的基础和前提。而快乐是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学习好,掌握知识越多也就越快乐。如学舞蹈,就要理解舞蹈理念,把握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性,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主题,传递情感,达到心旷神怡的快乐。
二是立德——彰显快乐风范。素质教育就是弘道明德,确立从善疾恶、博爱同情之心,弘扬爱国主义,树立爱民意识,从而确立追求快乐的道德规范;在学习文艺、书画、摄影等艺术时,吸取前人的品德和智慧,养成诚信、克己之心,不张扬、不做作、不虚伪,追求快乐达到完善完美;在老年大学温馨的家园里,学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风范素质的指引下,达到提升自我的快乐。
三是养心——在快乐中修心养性。人要提高素质,必须进行“三修”:身体的修炼,心理的修养,道德的修为。“三修”就是素质教育,也是快乐教育的基础。表现为仪态,即衣着身姿、言谈举止的规范;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心胸;心平气和,非礼勿欲的道德。从而,在有质量的快乐中益寿延年。
2、知与行的关系——提高精神境界
老年大学开设各类课程,都遵循一条普遍性的理性认识链,即知识——思维——方法——精神。这四个环节中,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方法是根本,精神是灵魂。一切在于意会了以后如何去做,在于意会这“源头”要涌出这“做”的活水。这就是实践出真知。观、读、悟、习是学绘画的必经之路,学绘画必须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理念、用笔技能,通过大脑的思维,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在老年教育实践中,只有切实贯彻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培养老年人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从而达到老年人在快乐生活中全面提高精神境界,达到完美人生。
3、开发潜能与发展兴趣的关系——激发学习动力
潜能是指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这一代老年人固然具有一定的潜能,但处在信息化时代,依然需要继续学习。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和培养老年学员提升发展目标,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启迪心智、开发潜力、增强后劲上来,将潜能变为现实。亦即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使理想成为画家、诗人、歌者、舞者的学员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并享受这一过程的快乐。这种快乐将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要重视兴趣在开发潜能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一个学员一旦对某个课目或某项活动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优先予以注意,就会主动去求知钻研、探索实践,并心驰神往、如痴如醉,由此产生的愉快情绪和体验,可以极大激发人的潜能。
三、完善两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老年大学素质教育存在的欠缺和快乐教育的不足,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开拓,以进一步完善两者的关系。
1、注重三个相结合
一是弘道明德与快乐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在快乐教育中,要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个人品德,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风范老者。
二是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老年人读书学习,追求知识,更要善于从学习中吸取智慧,提高能力。读书如能读出新思想,新智慧、新理念,就是创新性学习。学习能力强调的是把学习知识转化为提升创造力。只有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人生的新境界。如我校有一位学员,长期学画,每天练画,几年来画就一幅长达13米的长卷,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又如我校沈林福老师,开始进校学摄影,学有所成当老师,几年来自编教材四册,深受学员欢迎。
三是群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群体活动可以通过班级、学科等集体互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很好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效,老年大学应大力提倡,积极支持。如组织学员广泛开展健身操、太极拳,可让诗词班赛诗朗诵,摄影班集体采风,声乐班引吭高歌,舞蹈班施展舞姿,等等。这是素质教育与快乐教育相结合的好形式。
2、注重三种形式
一是课堂教学注重互动式,释疑解惑,增强情感交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的是启发式、互动式。即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员自动。教师是老年素质教育的启发者、指导者,既要具有自身的高素质,又要有爱心、热心,做到教书育人。学员是互动的主体,要自我努力、自主学习、自觉坚持,养成自尊、自律、自强的精神。师生互动,首先是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其次是师生情感互动,以诚相待;再次是学员要勤问,教师要善答,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二是思想教育采取感召式,注重见贤思齐。学校要着力用良好的校风学风影响人,用先进典型引领人,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老干部大学高建中、老年大学商友仁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以高尚的师德感召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人,以高超的教学化育人,受到学员的爱戴。
三是素质教育采取渗透式,注重潜移默化。渗透式是老年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学校要秉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贯穿、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在传递知识、技艺的同时,渗透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的内容:文史、诗词教学,要引导学员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书画、声乐、舞蹈、摄影等科目,要帮助学员陶冶情操,培育审美情趣;养生保健、太极拳操等课程,要宣扬科学养生,抵制伪科学的侵袭;电脑软件、网上冲浪课程,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去伪存真。这样,教学过程就能寓教于乐,德厚载物。
3、注重三个阵地
一是注重体现师生风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老年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校园文化要以先进文化育人,注重文化熏陶。在开展“校训征集”活动中,倡导理想信念、道德风尚、博学快乐;在开展“共创和谐校园”活动中,营造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员,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有文明的氛围;要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办学、民主管理的制度,制订文明公约、师生守则,以制度保证素质教育的开展;要建立奖励制度,开展年度评比,以先进典型的道德风尚来影响人、教育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文化凝聚人、以和谐温暖人,以情感引导人,使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心向往之”的乐园。
二是注重展现魅力的宣传载体。老年大学都辟有人物风采、教育成果展示厅、艺术长廊、广场作品展。我校每年在中山公园举办摄影图片展,已办20届,每届展出200幅作品,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办校报、搞网络,出刊物展现教学成果和师生新作;举办学科报告会、诗歌吟唱会、书画笔会、文艺汇演等,唱响老年大学主旋律,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演绎老年人生风采。
三是注重发挥老年学员的积极作用。学校要积极为学员搭建展现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成果的舞台,鼓励学员跨出校园,走进社会,融入社区,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要与社区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既让学员参与社区活动享有较高荣誉,又让学员行动引领居民素质的提升,为创建和谐社区做贡献。
老年人均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用在校学到的才艺到社区“露一手”。他们在享受学习的快乐时,可将快乐带给居民群众。十几年来,我校学员以团队形式深入社区、敬老院、机关等场所,表演300多场,并成为社区“周周演”的主角。书画班学员在扇面上画出绚丽多彩的花卉、山水,并将200多幅扇面在学校中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敬老院,充分显示了老年学员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塑造了新时代老年人良好形象。
皓首求学、桑榆未晚,夙愿得尝、为霞满天。新时代的老年人,走进快乐的新时代。
(执笔:长宁区老干部大学特约研究员廖金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