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正在批评孩子时,奶奶赶来护驾,“孩子还小,说他干什么呢!”;当父母表扬孩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时,爷爷却在旁边不以为然。类似的场景,是否在你们家出现过?在家庭教育中,祖辈和父辈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的程度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可能会形成教育意见不统一的情况。由此导致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影响亲子关系,产生家庭矛盾。
如何让祖辈和父辈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吴泾镇妇联和吴泾镇社区学校再度携手,以闵行区家庭教育活动周的“普法护航?携手家育”活动为契机,通过聆听讲座、分享交流、问答竞赛等活动,提高祖辈的育人素养,强化良好的家庭教育促成孩子的性格、情感、社会性的形成。引领祖辈把教育的主导权还给自己的子女,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正确站位,一起来做高质量的隔代养育。
隔代养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加分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原主任乐善耀爷爷是吴泾祖辈追随的榜样,乐爷爷的每一次讲座,对于吴泾的祖辈来说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料。因为乐爷爷常说:“孩子是一颗种子,家庭便是土壤。什么样的土壤,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文化。什么是家庭文化?即是由家庭成员共同构成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种环境氛围,是哺育孩子精神成长的土壤和营养,是家庭教育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闵行区家庭教育活动周之际,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郭红洁主任特意录制了乐善耀爷爷的一场《做高质量的隔代养育》主题报告,组织祖辈们学习、分享,引导祖辈们学习科学养育观,践行积极的隔代教育。乐爷爷以自身隔代养育的经验为例,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从隔代养育的长度、宽度和温度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前隔代养育中家庭角色、亲子关系、祖辈心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角色、三个阶段、四个关系、五个原则的高质量隔代养育建议,引导祖辈们从实际案例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形成正确的科学养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