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为了落实区政府居家养老实事工程,静安区民政局会同区教育局和上海市老年学学会推出了助学项目——静安乐龄讲坛。讲坛涵盖了文学、迎世博、时事、健康和百科知识等五大板块内容,在五个街道分别设立了授课点。乐龄讲坛有兴趣的课程,给老年人送上了一份份精美的精神大餐,两年多的时间内共开设了250讲,仅2009年春季就开设52讲讲座,听讲者达8000 多人次。
坚持高品位、高质量是讲坛具有生命力的前提
高品位、高质量是讲坛具有生命力的前提。在南京西路街道授课点设置的“文学历史长廊”系列讲座中,有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商友仁教授讲授“晚清的历史人物慈禧”、南昌市政治学院的王城伟老师讲授“贺子珍的苏联岁月”和“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等,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华师大张冰隅教授的《黄帝内经》系列讲座从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方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内在的辩证法,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曹家渡街道授课点今年设立了“迎世博600天”板块,有世博主题解读、上海风情与文化世博等内容,也很受大家欢迎,人气很旺。
静安寺街道授课点的讲课老师都是来自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和教授,讲课有深度,信息量大,讲课特别受到大家欢迎。大部分学员都认真做笔记,回到里弄和退休单位还有传达任务。 原教育局人事科长王济成和计财科长焦明英每次听讲后,都在党员组织生活会上传达。曹家渡街道时事沙龙的陈家荣每次听完也都要到沙龙传达。讲坛成了时事形势的培训中心。从今年开始,讲坛的每次讲座都经过摄像后挂到静安学习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到我们讲座的内容。
强化服务意识是认真办好讲坛的宗旨
我区首先把全年常规设置的系列化讲座引入老年教育的领域,在每次讲座中都倾注了对老年人的关爱,要为老年人服务好。在设计、安排讲座内容时,既要立足高品位、坚持兴趣性,又要根据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经常捕捉新的信息,丰富、充实讲坛内容,还要走出去,接触社会,请最好的演讲者来讲坛讲课。我们根据讲坛内容还出版了两本老年教育教材,《理财入门》 和《健康饮食》,受到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作为第一批新世纪老年课堂教材。
静安“乐龄讲坛”经过两年的实践,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有好几对老夫妻携手共听,成为讲坛的常客。从静安搬迁到宝山区的一对80岁的老夫妻每次早早来,还帮助布置会场、安排课桌椅,有一位盲人拄着拐杖来到文学历史长廊的会场听讲;还出现了保姆推着坐轮椅的老人来听讲和入住敬老院的阿婆由70岁的学生搀扶着来听健康讲座的生动情景。现在有近十位听讲者成为讲坛的朋友,经常提供市级东方讲坛优秀演讲者的线索,以便请他们到静安乐龄讲坛来讲课。老年人欢迎讲坛,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下半年我们在板块的设置方面将继续增加社区居民感兴趣的内容,如请规土局、文史馆和工商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作有关静安区人文、厉史和发展远景的讲座。我们还将进行调查研究,向科研要质量,进行“老年社会化教育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