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谈诗论词:写词心得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357
    我对词有特别的偏爱。从1998年起,在长宁老干部大学跟随蒋哲伦教授学习写词。十二年间积累了一些习作,为了避免流失,也给自己一个交代,汇编了一本诗词集,叫做《秉蕳集》。《秉蕳集》自叙中,我写过那么一段话:“当我读过了好些古典诗词后,心情似有了归属感。我喜爱唐诗,对宋词尤为偏爱。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如音符在跳动,谱出一种古典的简约和浪漫。它浓缩的情感与音韵巧妙的结合,形成的经典,深深吸引着我,它因几千年的文化沉积而独具魅力。”这就是我喜爱词的原因吧!
    词,古时也称诗余。但我心中,因其文学效应绝不亚于诗而不容小觑。诗言志,词抒情。我们每个人在社会活动、自然活动中,都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人频繁交往。山水之情,人间真情,在我们通过“词”这种文学方式展现,或高亢悲壮、或低回缠绵,无不可如鱼得水般地得到发挥,以至淋漓尽致。
    今天,我想就这些年来,我写词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给各位诗友,与大家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共同探讨作词的要领。
    一、写词的步骤
    写作词各有思路,也各有途径。我的作法大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文中多以本人的小令习作举例,以供参照。
    1、命题
    作词除了词牌,可以另命一题。也可以无题。通常我会设定一个主题,以此命题。如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有感悟、感触。对那些引起感动,触发灵感的对象。因激动、感叹而需要抒发、表达。而命题,往往浓缩了主题。
    比如说,几年前,我有幸加入到《枫林诗社》的大家庭中,能与众多老前辈、老同志们一起交流、学习,同时欣赏、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也是一大乐事。有感而发,于是命题:《枫林啸咏——入社感赋》,作了一阕《浣溪沙》。
    满苑丁香诗韵浓,一堂鹤发笔耕童。枫林啸咏溢情衷。彤日彩霞歌锦绣,金戈铁马写峥嵘。染秋霜叶战缨红。
命题中,枫林二字,浓缩了枫林诗社、诗社的社员,晚秋的一抹红色。啸咏,则含义在枫林诗社雅苑里,有激情四溢的诗篇吟诵着昔时的峥嵘岁月、今日的幸福生活。作品抒发了我入社的心情和对“枫林”的崇敬。
    另一种命题,可用首句第一个词组,兼有引子、启动下文的作用,如,《鹧鸪天·对饮》、《鹧鸪天·春唤》、《霜天晓角·季秋寒露》、《临江仙·琼岛金滩》等,皆引用首句领先的词组。
    2、选词牌
    当确定了主题,我会选择一个大体符合主题内容的词牌,有助于强化主题。因词牌的原创,其音韵节律必定是符合原主题内容、情感的。我有一阕《祝英台近·蝶缘》为例。原先的词调,来自《东坡乐府》,叙述梁祝故事,宛转凄抑,诉以悲情。符合我讲梁祝故事的主题,巧合了词牌。凭藉越调原来的悲情色彩,更好地诠释我的主题。
    《祝英台近·蝶缘》
    女儿忙,眉黛洗,书卷送春渡。三载同窗,秉烛夜倾语。奈何十八归尘,长亭离绪。只相嘱,早连红絮。鬓边觑,笑问穿耳留痕,步莲翠环女?玉坠为媒,迎轿盼朝暮。赤绳错系鸳楼,良缘何处?化蝴蝶,漫天花雨。
    当然,也可以任选各人喜欢的词牌。只是最好选用符合主题内容、思想感情的声韵基调。
    3、起承转合
    词的结构也讲究起承转合。那怕是小令,也不例外。例如,我听了社科院诗学专家陈伯海教授的一堂课,讲的是众所详熟的李白诗“床前明月光”和杜甫诗“落花时节又逢君”二篇名作,陈先生以浅显例子解深遂意,论生命之美,不同凡响。我以一阕《浣溪沙》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浣溪沙·诗学领地一高山》
    谢尽春红碧满枝,鬓丝学步总嫌迟。先生一语策神驰。
    悟得床前明月意,逢君忧戚落花时。高山郁郁竟如诗。
    起句点明了听课的季节,写出了学诗起步嫌晚的感叹。同时表明学诗人虽已晚年,但学习热情未减,对教授精彩的讲课,有聆教恨晚之感。下一句:既承接了上文的隐意,道出听课者的思绪如飞驰的神马,教授的一席惊堂之语,别开生面,响鞭指路。下片,转而概述课上所讲的内容。悟得、逢君两句:正式完成切入主题。其中“悟得、忧戚”二词,是学习此二首诗的感受。结句,用一比兴来合,以高山郁郁葱茏形容对教授的崇敬心情,先生满腹经纶,示教正如诗一般独具魅力,高山仰止哦!一阕短短六句小令,也完成了起承转合。
    4、结构
    写词,无论长短,都须合理安排结构,循序前进。保持一种渐入佳境的状态。不久前,友人送了我一些檀香橄榄,久违此物,如旧友重逢。翻书、喝茶、嚼橄榄,品味人生。些许感受,也填就了一阕《点绛唇》。
    《点绛唇·檀香橄榄》
    茶是梅家,绿浮春色玲珑碗。一枚青卵,颊齿檀香散。涩尽甘来,正似人生漫。滋味隽,佐何以伴?还读《桃花扇》。
    虽是小令,也层次分明。正如,要唱戏,先把布景搭好。第一句,橄榄的拍档,一盅梅家坞的绿茶,充当跑龙套。第二句,主角亮相,着意描绘橄榄的形态,颊齿留香的感觉。第三句,切入主题,品橄榄,滋味隽永,恰如品味人生,由酸涩慢慢转为甘甜。结句,嚼橄榄的同时,意犹未尽,更有助兴者,以何为伴呢?随手翻开一本《桃花扇》,品味一下李香君的一生吧。如此,完整的一段歌剧小品也告罄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5、结句
    结句可寄意。如我有一首《蝶恋花》。《蝶恋花·重阳》
    窗外重阳熏桂树。鬓染芬芳,休管秋霜驻。轻拢菊花如栩栩,瓷瓶注水茸根处。
    一桌书香诗与赋。盘里松糕,红绿丝分布。紫笋人壶和梦煮,神怡胜似登高否?
    写了我在重阳那天的活动。作品运用了桂树、秋霜、菊花、松糕等颇具重阳节特色的道具,浓墨淡彩的渲染了重阳节的气氛、参与表达闲适愉悦的心情。结尾,用一个肯定式的问句来提升全篇的境界:重阳节在家同样有好心情,甚至比外出登高更适宜。
    二、写词的手法
    以下,想说我在词的习作中,常用的一些手法,供参考。
    1、另辟蹊径
    常见的主题,选用的内容大致雷同,为避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必须另寻方向,另辟蹊径。例如,以端午节为题的作品,会常常出现写屈原、粽子、汨罗江、楚辞以至赛龙舟为主题内容。去年端午,我写了一阕:
    《鹧鸪天·端午神话》
    端午香薰郁透门,又传神话到红尘。西湖溅雨同舟楫,鸳帐簪花合伞人。
    江米酒,白蛇魂。雄黄一点露仙痕。断桥余雪青儿泪,云涌雷峰夕照昏。
    端午节是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我想,这次作品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模本,同样也是发生在端午节故事,有很多内容可写。我启用了雄黄酒作为媒介物,阐述了端午节另一主题,另辟蹊径,同样达到了纪念端午,传承文化的目的。
    2、移花接木
    作词也称填词。有时喜欢某一词牌,或某一经典作品,或该作品选用的韵部,也可以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填入句内,大致保持原来的结构,省事省力,又十分取巧。我曾填过一阕。
    《虞美人·听邸瑞平教授讲课有感》
    红楼遗梦何时了,故事知多少?撷英赏析沐春风,如醉如痴倾倒大观中。
    童心鹤发良师在,气度今无改。惊堂一席解千愁,自是泠泠天籁水云流。
    作品旨在,通过听邸教授红楼梦赏析课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传统经典的痴迷,以及对老师的崇敬心情。作品中,“何时了、知多少、风、中、在、改、愁、流”,完全沿袭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之原韵,起句套用了原作的句式。偶而为之,可提高填词的趣味性。
    3、淡化悲情
    人生难免遭遇变故、难免悲伤。如亲人、朋友故去。怎样纪念故人、化解悲情呢?我想用一阕《青玉案·悼广醴女史》来说明。
    《青玉案·悼广醴女史》
    梦中叹息琳琅树,一夜猝,花如雨。寻寻觅觅山鬼路。横吹梅笛,曲引菖蒲。雪袂随风舞。
    秋来霁月云如缕,寂寞嫦娥唤将去,唔暖寒宫相伴度。安知诗会、誺文读遍、落叶纷纷处。
    陈广醴老师是我敬重的一位诗人。忽闻噩耗,悲从中来。遂填一词,以为纪念。我说,做梦也在叹息,一株繁华如玉的生命之树,一夜间花飞如雨,消亡了。但是,好像我看到她,吹笛引曲、白衣飘舞、寻觅仙踪去了。下片,更想像她,是因为广寒宫寂寞的嫦娥,召唤她前去叙谈聊天了。而告慰诗人的是,诗社的朋友,在那落叶纷飞的季节,为她的离去,写了许多诗文纪念她。表达了人间的友情,淡化了悲情,犹剩暖意。
    4、直抒胸臆
    有些主题鲜明,是可以直接来表达心意的。如我与我先生,今年十月正逢结婚四十周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坷人生,感慨不已。以一阕《鹊桥仙》以表。
    《鹊桥仙·绮云绕月》
    绮云绕月,粉蔷舒瓣,鸾结算来几度?今生前世约相逢,纵然是,风雨无数。青丝点雪,蕙心如洗,秋水静若缟素。朝朝暮暮喜同行,曾记否,西湖漫步?
    作品意在明明白白的表达纪念婚庆日的感慨。主意单纯,不必掺杂其他媒介、思绪来诠释。词解如下:在彩云绕月、粉色蔷薇舒展花瓣的时候,又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算起来有几年了?今生的相逢莫不是前世早有约定。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黑发变白,而情意仍明白如洗。正如秋江水静悄悄如丝一般流淌,永不停息,天天一起开心地度过。还曾记得吗?蜜月在西湖边漫步的时光。
    5、借题发挥
    同样的主题,可以用不同的写法来诠释。比如,写夫妻间情意,貌似讲述某一件事、某一行为,实质是表达夫妻情意的。就是所谓借题发挥。有一阕《鹧鸪天》为例。
    《鹧鸪天·对饮》
    对饮痴狂须几盅?葡萄自酿浅绯红。壶倾岁暮朦胧意,诗酔花间闲逸风。
    灯烂漫,盏玲珑。谩将甘醴润兰茼。醺醺柔叶春山样,君曰春山如旧同。
    除夕之夜,夫妻对饮。借这个题目,怎样转为诠释夫妻间的情意呢?上片纯是描述相对而饮情形,下片,从灯光烂漫,杯盘精致,藉着酒意,醉洒兰盆,兰叶醺醺然,宛若蛾眉。先生戏言:今日蛾眉犹如从前哦。一步步引入佳境,反映夫妻情笃。
    6、题外立意
    作品的主旨,意在题外。通过立冬时节,窗前观雨。心有触动,填了一阕《浣溪沙》。题外寄意,因立冬小雨而发散的思维。意欲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浣沙溪·立冬小雨》
    斜向疏枝衰草间,谁家针密绣寒烟。窗前人立思无边。曾乘东风行陌野,也穿木叶数榆钱。立冬时节拨丝弦。
    作品前两句描摹立冬时节,下了小雨。通过斜向、针密、绣、寒烟等修辞手法体现小雨的形象。人立窗前,思绪无边,想象曾乘着东风畅行在春天广袤的原野上,也穿行于榆树条间调皮地数着榆钱。点出内心自在欢快的情绪。结句点明在立冬的季节里,观雨的人,正在拨动弦乐的琴丝,跳出盼望春天来临的音符。
*     *     *     *
    生活是美好的,写诗填词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再创造。所以,我喜欢选用美词美文来修饰,以真情真意来表达,期望引起共鸣,使之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学习经典、继承传统,是我创作的基础;面对现实,感悟人生,是我创作的源泉;亲近自然、赞美生活,是我创作的方向。因此我愿意与在座的诗友一起,将属于我们共同的夕阳,增添一抹亮色。
    最后,我想以《秉蕳集》自叙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作词的本意正是把握生命的清新、芬芳,发现生活的美好、绚烂。丢开曾经的烦恼,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作者系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员)
热点推送 更多>>

2019年长宁区老年大学学习团队培训会成功召开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