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在实践中探索 在发展中完善
2006年09月20日 来源:上海市青浦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 浏览次数:212
在实践中探索   在发展中完善
上海市青浦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
 
为了使我区的老年教育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与青浦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相协调,2005年,青浦区的老年教育工作,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实现人的终生发展为目标,把老年教育作为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突入口,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使全区老年教育一启动就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提高认识,主动参与
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老年教育工作,明确了区教育局作为主要牵头单位,提高了全区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终生教育不能没有老年教育。要发挥好老年人的作用,也不能没有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姓“老”,名“教育”。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为今天的老年人,也为明天的自己多做实事。
我们区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组织落实,人员具体安排上;放在阵地建设、条件创设上。区教育局将老年教育归口到成职教科,有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面协调;要求具体分管的同志以参与者、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自觉到位;放上工作日程,抓出成效,办出特色,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二,完善体制,探索机制
办好教育要形成合力,既要有主管单位,更要有支持、合作的“朋友”。面对一个巨大而特殊的教育领域、教育对象,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教育系统,又要有方方面面的配合。在区老龄办支持下,教育局与老龄办组建了由双方相关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并且分成区、镇两级,使全区老年教育纳入到完整的教育体系之中,使老年教育的组织体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区教育局发挥了有阵地、有师资、有规范的教学管理经验,负责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具体实施并组织教学。区老龄办完善组织网络,有生源,有保障。两者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推进老年教育。
三、形成网络,办出特色
各教育单位和具体操作人员,积极探索工作方法,注重长效和实效。工作重点是老年教育网络的建设和教学点的选择。通过一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全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目前,全区有区老年大学1所,镇、街道10所老年学校,185所老年学校分校,基本形成了区、镇、村(居)委三级老年教育网络。2005年,仅对上海老年大学青浦分校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办班18个,参加各类学习的老年学员545人次,下半年办班22个,参加各类学习的老年学员561人次。老年教育网络的建成,方便了老年人就近上学,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形成了有青浦特色的办学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是以上海老年大学青浦分校为龙头,根据城区老年人文化水准较高,要求也高,兴趣广泛等特点,在课程的开设上让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在教师的招聘上要求更高。现共开设老年心理卫生保健、书画、京剧、丝网花制作、摄影、计算机等24个专业课程。近年来,不少学员的作品获得了《中华首届寿星杯全国大奖赛精品集》世纪佳作奖、《中华世纪艺术名家、名作奖》金奖、《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赛》金奖等20多个奖项。12月,学员薛碧荷被“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称号。2006年年初,上海老年大学青浦分校将迁址到新落成的区行政学院内。新校舍将有11间标准教室、1个多功能厅、1间电脑房等共计600多平方的实用面积,进一步满足老年大学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二是各镇(街道)的老年学校。学员主要是基层老干部和老党员。除了开设卫生保健、练功十八法、益寿保健操等文体课程外,还根据各镇特点,结合农村老年人实际,编写了乡土教材。如练塘镇的《茭白叶工艺品编结技术》、重固镇的《老年人健康教育》、赵屯镇的《草莓种植》、白鹤镇的《香丝瓜高产栽培技术》、《珍稀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等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各镇学员的肯定。区教育局将加大力度,组织和鼓励各镇开设特色课程,编撰各类乡土特色农村教材,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学习的行列。
三是村级老年学校分校设在各村(居)委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讲座、文体培训、技术指导和组织收看市“空中老年大学”为主。尤其是电视老年教育的形式,为一些行动不便或家务繁忙的老年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四、抓住机遇,改善条件
我区结合2004年市政府的老年教育实事工程,抓住机遇,借势借力,改善了老年教育条件。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把赵巷等5个镇作为改善老年学校实事项目镇。2005年,进一步发挥各镇的积极性,改善了各镇老年学校的办学硬件。
五、2006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老年人要求学习;老年人对学习的要求,诸如学习的内容乃至学习的条件的要求,也会变化、发展。所有这些,都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依据这样的现状,确立了2006年工作的三项重点,即:一要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把基础工作做好,抓实;二要加强两方面的调研和探索,其一是对老年人教育需求的调研,其二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调研;三要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的作用,为老年人服务,为全区的老年教育服务。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