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全息疗法》的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初步摸索出一条使老年学员“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有效果”教学法:一是明确一个指导思想;二是抓住两个重点;三是教学内容贯彻三个突出。
明确一个指导思想。老年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中、小学的文化知识教育和大学的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满足老年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基本上是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老年人理解力强,记忆力差的特点,讲课能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教会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效果。
抓住两个重点。作为“全息疗法”它包括足部、手部和耳穴三部分。第一学期,讲全息足部的诊断和治疗,第二学期讲全息手诊和手部按摩保健和康复治疗,第三学期讲全息耳穴的诊断与治疗,第四学期讲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何运用足、手、耳三个“全息疗法”及中、西医的治疗,当时我主观想象、安排得很全面、周到,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学员反映“老师讲得蛮吃力,我们听听蛮新鲜,但是记不住、用不上”。有的老年学员说,年龄大了,腰腿发硬,足部按摩,腿脚翘不起来,无法做。耳穴太小看不见,摸不准,自己不能做。比较起来,还是手诊和手部按摩好,看得见,摸得着,有疗效。说明学员的需求很明确,所以第二学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抓两个重点:一是以手部全息的诊断和按摩保健为重点。足部和全息耳穴只作简要的知识性介绍,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全息疗法”的完整性,又突出了重点。二是对中老年常见病症的治疗方面,以前既讲中、西医的治疗,又讲足、手、耳的全息治疗,内容太多,学员感到无从入手。现在治疗方面重点讲授以手部全息治疗方法为主,学了就做,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这样学员感觉记得牢、用得上、效果好。
突出三个教学内容:一是突出实用性。有的老年学员说:“人上了年龄就图个身体健康,体质好,少生病比什么都实在”,到“全息疗法”班学习,就是希望找到一个简便、易学、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以人为本,着眼于解决学员最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保健养生的新理念。二是突出系统性。“全息疗法”虽然讲的是手的局部,但它要解决的是人的整体问题,“全息疗法”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体表、内脏器官和各部组织系统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将这些对应关系按体位顺序相应连接起来即构成整体的人体缩形,只有从整体观出发进行讲解才能理解。三是突出清晰性,对每节课目内容做到要求明确,抓住重点,讲解清晰,便于学员理解和吸收。我在讲授“全息疗法”的教学方法上,归纳为“四个讲”。深奥医学知识科普讲;关键问题重复讲;操作示范耐心讲;兴趣问题补充讲。
深奥医学知识科普讲。老年学员对事物的理解力比较强,这是他们的长处。但是对深奥的医学知识,许多专业名词搞不懂。如果按医学院的方法授课,老年学员觉得枯燥亦较难理解,改用科普的形式讲授容易接受。例:什么是“全息元”?全息元是机体中有比较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通常是指人体的某一节肢或某一器官。在说明上述的概念之后,画一个图,图文并茂。根据全息理论,将手的全息反射的穴位排列与传统的经络穴位作一比较并举例说明,为什么按摩“内关”能治胸闷、心律不齐,按摩“手三里”能治胃痛的道理。学员很快就能理解并能进行按摩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问题重复讲。老年人的特点是过去的事情忘不了,现在的事情记不牢。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记忆深刻,练习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其中一部分会在人脑中留下来,刺激越强,反复刺激,留下的记忆信息越多。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脑细胞和神经树突减少、萎缩,人到七十岁,脑重量减少10%,只要经常用脑,重复刺激,会激发人的记忆。所以关键问题要重复讲,增加对大脑的刺激,多操作才能记得牢。
操作示范耐心讲。“全息疗法”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治疗法就是穴位按摩。疗效好坏的关键需掌握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二是力度要到位。要掌握好这两点,要求学员一定要亲自动手体验,才能掌握要领。为了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我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上课前每次组长提前半小时到校,组长先学,手把手教,这样当分组实践时,让组长当助教,老师再巡回检查,既解决面的问题,又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了提高学员的信心,有时我就寻找典型病例演示给学员看。
兴趣问题补充讲。在讲授全息手诊时,我曾提到过其他手诊流派,在完成既定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目之后,曾有一些钻研性较强的学员在书店买了其他手诊流派的参考书,因此希望老师能讲讲“手纹诊病”、“八卦诊病”、“掌丘诊病”等有关知识,我花了一点时间编写讲义,进行补充讲授,学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按学员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了一些补充讲解,让学员们得到满足,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全息疗法”的理解。
(上海老龄大学教师 徐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