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1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天津市和平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调研报告
2012年01月06日 来源:执笔:樊本璋 王书云 浏览次数:312
2009年12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在上海老年大学召开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开题会议。有16所老年大学成立课题组,我们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
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我校成立了以樊本璋校长为组长,老龄办、老年人协会、民政局、社区教育办公室参加的分课题组,对全区六个街,56个社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向各街道和区老年大学发放个人问卷1200份,实地考察劝业场街、花园路社区、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学校,了解办学情况及老年人的需求。
一、我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教育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地处市中心,在全市较早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0年8月底,有户籍人口39.73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9.08万,占总人口的22.86%。
全区有老年大学3所,其中示范性老年大学1所,街一级老年社区示范校6所,社区分校56所,远程教育注册视听收视点3700多个,老年课堂60个,老年社会组织(社团)978个。和平区老年大学始建于1990年,2001年5月迁到由区政府投资3400万元,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具有一流场地设施的和平区青少年宫,创办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设有27个专业,103个教学班,2900多名老年学员。2004年区老年大学与区老龄办共同创办和平区老年电视大学及区老年教育网校,注册老年学员1.44万名。在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学习及参加多种形式老年教育活动的21000人。全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44000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51.48%。
二、问卷调研数据显示的基本情况
天津市和平区分课题组发出问卷1200份进行调查,回收1187份,其中区老年大学学员299份,远程教育注册视听生359份、老年社团成员349份、随机抽取179份,回收率98.83%。调查问卷围绕21个方面127个问题,分析显示:
1.目前参加老年大学及社区活动的人数女性多于男性,比例高出29.34%。有兴趣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年龄集中在55—70岁两个年龄段。退休前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初中、专科学段的比例为79.99%。83.70%的老年人不仅有学习愿望而且可以自主安排闲暇时间,90.37%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基本适于参加学习。
2.老年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方向(出路)是办好老年大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渠道在社区,已经在社区参加学习活动的占65.95%;希望参加街道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的占67.84%;选择市、区老年大学的26.35%。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享受生活,追求快乐,满足交往的需要,看重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经常性的心理快乐与精神愉悦。虽然在天津市和平区街一级社区学校多数都组织观看远程教育课程,但是老年人的选择还是倾向于有交往性质的学习形式。
 
3.老年教育的硬件设施正在逐渐改善,对现有老年教育的设施基本满意,但是发展不平衡,仍有7.23%认为办学条件环境差,所在社区无法享受老年教育。
4.在教师队伍满意度的调研中,反映认真负责符合老年特点的教师占50.62%,有水平但不懂老年人特点的教师占32.92%,一般应付的占16.46%。说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得到认可。加强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注重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综合素质。
5、老年人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注重养生保健,其次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艺体书画,以及电脑、摄影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学习课程。对教材的满意度调研,老年大学学员满意的占79.60%,高于社区学校学员的56.48%,这与老年大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材建设有关。社区学员对教材不满意的仅占9.77%,这与近年来注重本土教材开发有关。
三、我区老年教育的基本做法
天津市和平区在全市乃至全国,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是教育部命名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老年大学就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现“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高起点上起步的,是在区委、区政府对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个系统进行有效协调的基础上发展的。努力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做到区有老年大学,街有老年学校,社区有老年学堂,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平台,使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三种老年教育形式并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我们“和平区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1.夯实基础,构建社区老年教育三级网络。
社区老年教育是普及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老年教育的基础。首先要建立一个职责明确有权威的领导管理机构和办学网络,实现了领导、管理、网络一体化。在领导层面,由副区长牵头,成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区委组织部、宣传部、老龄委、教育局、老干部局、财政局、民政局、物价局、文化局、体育局、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在管理层面,区老龄委牵头,区教育局、有线电视台、老龄办、社区办、信息办和区老年大学参加,成立和平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老年大学。在办学层面,构建了通畅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各街老年学校设正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分别由街分管老龄工作的副主任、文卫科长和驻街教师担任。各社区居委会老年学校分校设正副校长和教学辅导员,分别由社区居委会一名副主任、下街社区教师和学员骨干担任。依靠以区老年大学为龙头,街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分校组成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将老年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


涉老单位参加

 
市区老年大学
街社区学校
老年电视大学
老年教育网
各类社团
社团活动
网上学习
电视授课
班级授课
社区教育组
远程教育组
学校教育组
社区老年教育
在校学员
注册视听学员
网上学习
学校教育
社区居委会
老年学校分校
街老年学校
区老年大学
办学网络一体化
领导管理网络一体化
居委会社区分校
远程教育
社区活动
办学形式
和平区社区老年教育三级网络示意图
老龄办牵头
涉老单位参加
设在老年大学
协调小组
管理一体化
区长牵头
领导小组
领导一体化

 


2.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扩大参与率。
天津市老年教育条例指出“老年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形式有三种:
一是社区老年学校。主要组织形式为街道、社区两级老年学校、家庭学堂以及各类学习型组织。街一级学校一般设在辖区的一所中小学或文化场所;社区分校及家庭课堂设在社区老年星光活动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二是老年远程教育。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信息资源,通过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为学习者创办学习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注册收看的方式有三种:各社区分校利用老年星光活动站、社区居委会组织收看;居住邻近的居民组织家庭收看;居民在家自己收看。老龄办委托老年人协会对注册视听学员进行管理,做到有学习活动场所、有授课计划、有专人负责、有学习活动记录和成员花名册。
三是文体社团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形式。这些形式的优势在于:学习不出社区,不收费,不受身体与经济条件的困扰;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自发组织,自主平等,凝聚力强;学习方式简单,普及到人,机动灵活;活动内容丰富,有理论学习小组、党建研究小组、读书会、英语班、书法绘画班、舞蹈班、养生保健、健身队、合唱团、京剧团、书画装裱、风筝制作等。并且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和热心、学有专长的教员。正是这些优势特点,使得各种类型的学习组织及老年社团滚雪球似的发展。我区体育馆街道福林里社区健身队由最初的100人发展为1100多人9支队伍,项目由“柔力球”一项发展为太极扇、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合气健身操、健美操、双扇、腰鼓等十几项,还专门成立了文体团队党支部。群众团队不断壮大,已经发展为老年人心中的一所没有围墙的社区大学。南营门街道绵阳道社区的每周一次读书会,人人当老师,现已有46人参加,几年来共阅读书籍30余册,讲解相关文章200余篇,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300余篇, 2007年荣获全国学习型先进集体。在“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阳光奶奶”吕文霞和她的姐妹们组织的社区晨练队、晚练队、腰鼓队、合唱队、秧歌队已经发展200多人。她们团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社区志愿者,冬天是扫雪队;夏日是护绿队;平日是社区巡逻队、巾帼文明宣传队;节日庆典、是访问孤老的慰问队;自娱自乐又成为一支文艺演出队。2008年“阳光奶奶”吕文霞被推荐为奥运火炬手。
3.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校长樊本璋经常讲示范性老年大学办得再好,有条件参加学习的只是少数,让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都能平等接受老年教育,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示范性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把老年大学办成引领全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性老年学校。
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和平区老年大学开设的专业中有三分之二是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不仅适应了老年人对以休闲为主要形式的学习需求,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青少年宫的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仅舞蹈类课程就开设了民族舞、芭蕾形体、交谊舞、拉丁舞、国标舞、健身舞等老年人喜爱的多门课程。在全市开设最早的芭蕾形体训练班,让100多名中老年妇女穿上红舞鞋,体验西方高雅艺术殿堂的韵味,她们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英国路透社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欧洲时报、美国侨报、人民日报和天津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导。2005年我们组建和平区老年大学艺术团,设声乐、舞蹈、服饰表演三个分团,参加人数达到200余人,艺术团在天津市各级各类大赛中多次获金、银奖,声乐创作组连续3年在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上获词曲创作二等奖、金奖的好成绩。
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主要形式是:选择教材,编写大纲,培训教师,培养骨干,组织公开课与展示活动。一是教务处经过筛选、比较,确定选用教材;选聘专业教师;教师熟悉教材并充分备课;写出教案及详细提纲。由老年大学组织教师,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辅导员由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员担任。二是将学校的公共课向社区开放,吸收社区学员参加教学展示活动。结合开课情况,为六个街56个社区义务培训声乐、时装模特、烹饪骨干,目前累计办培训班14期,培训骨干700余人。这些骨干回到社区组建了晨练队、舞蹈队、模特队、合唱团、书法绘画等社区团队。三是老年大学学员直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老年人开展书画、舞蹈、服饰表演等交流活动,帮助社区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并请社区老年人参加教育教学成果展。四是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免费培训居家养老小饭桌厨师,提高他们的烹饪水平,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可口营养搭配合理的饭菜,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认真贯彻《天津市老年教育条例》、《和平区“十一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对在和平区教育局注册,办学体制属于民办公助性质的老年大学,加大公助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的办学格局。为加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天津市老年教育促进会和平区分会,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领导,促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是老龄委、教育局相互配合,成立由分管老龄工作的副区长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和平区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三个小组。和平区老年大学和青少年宫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形式,青少年宫主任兼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从青少年宫干部、教师中挑选业务精干热心老年教育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老年大学工作,实现办学一体化。

各类社团

 
社团活动
社区活动
为逐步改善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区政府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对老年教育经费单独列支,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5万元用于日常经费的补贴。为加快硬件建设与设备更新,改善办学条件,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2004年—2009年共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解决了校舍冬季集中供暖、安装电梯、改建装修多媒体教室、烹饪教室、琴房和电化教学设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等问题。

 

五、对策建议
1.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理顺领导管理体制省市归口管理,
区县成立社会教育管理部门,统管终身教育体系涉及的除国民教育系列外的各类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系列的教育。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倡导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能够纳入教育行政管理,最高行政机构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各地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与工作机构,有人均一元(示范区两元)的基本经费保证,
2、依法规范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多数街道及社区学校、社团没有在教育等相关部门审批注册、经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组织比较松散,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体制也不够完备,从长远发展考虑势必会涉及依法办学等问题。建议在区社区学院、老年大学下设街级分校,或每个街道注册一所社区学校,政府在税收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植发展。
目前街道、社区学校、社团活动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只是在参加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社会组织的大型活动时能够获得部分经费补助,或者是完成某一政府部门交办的任务获得些许专项经费。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和经费投入,可以从政府划拨的社区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定比例,争取社会力量资助,采取政府、个人、社会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经费问题。
3.大力发展,积极扶植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目前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主渠道在社区,在参加调查的老年人中90%以上有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他们基本是在街道文化中心、居委会活动室、老年电视大学、社区学校、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区老年教育网、文化馆(宫)、俱乐部参加学习,在市、区老年大学参加学习的只占不到三分之一。 省市一级政府要对老年远程教育做出统筹规划,适度引进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民办教育机构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虽然远程教育已经成为老年人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但是在问卷调研中选择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只占7.79%,问题在于目前的课程还不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区级老年电视大学的现状是管理靠协调,经费靠化缘,课程开发录制播放缺乏必要的设备、技术维护与专业人才支持。从政府层面又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建议按照省市级教委、老龄委牵头,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广电局、老年大学等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组成校务委员会,探索适合于本地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分别负责技术设备维护、课程开发制作、专业制作队伍建设;负责电视课程播出的频道时段安排;负责区县、街道镇、居村委社区的收视网点建设、辅导教师选聘、培训骨干、视听学员管理及日常推动。
4、办好老年大学,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25年来我国的老年大学,从开创起步、探索推进到健康发展,成功地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发展之路,一批示范性老年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办学水平,扩大了知名度与影响力。老年大学自身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向社区延伸,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先进地区的经验显示服务体主要现在:选编老年远程教育教材、聘任教师、制定播出计划;培训辅导员、组织教学研究;向社区开放示范课、公共课、专题讲座;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组织教师及学员骨干深入社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组建社团及各类学习小组;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进行理论研讨和成果展示。
5.加强老年教育科研工作。
据了解,目前在高校设置老年教育专业的很少,只有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成人教育的研究机构和个别专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老年教育的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员基本是老年大学的校长、管理人员及教师;研究的内容多是浅层次的经验总结,与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很不匹配。为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在机构、队伍建设、研究内容、载体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吸收教育科研机构为各级老年教育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吸收专门从事老年教育研究的专家参加研究工作。在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成立专门的老年研究部门,构建老年研究网络,组建专兼结合的研究人员队伍。在高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培养从事老年工作的高层次专业研究人员。二是,老年教育科研部门要在“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下,根据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的使命、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及老年与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制定老年教育研究规划,确定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搭建研究平台,利用专业的期刊杂志及网络信息资源宣传交流研究成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引领研究方向,鼓励老年教育专业理论研究人员与实际工作者结合,指导基层老年教育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