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其中,赏识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他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刻体现其赏识教育的思想的。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苏霍姆林基的赏识理论中,我感受到该理论同样适用于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创办之初,许多做法来自普通教育。但它没有完全照搬普通教学的一切办法,有不少从自身特点出发的创建,特别是教学方面。老年教育创造的一套教学特点,在提升人的素质上发挥出明显的作用。
在教学上形成一套独特有效的做法: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学什么,完全根据老年人自己的意向,由他们自主地、灵活地选择。自选学习的做法,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动力的学习,没有任何外加的压力;教与学的关系、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是完全平等的同志式的友好关系,可以相互探讨,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互助与竞争并存;教学要求不搞一刀切,十分重视个别指导,因材施教;评定成绩的方法是,自评、他评、互评,看全面、看发展、看变化,综合地看一个时期中的学习成绩;教学管理采取硬性规定、软性实施、启发自觉、与人为善的原则。在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全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愉快学习。这些做法的优越性在于,它激发出学员的学习热情、毅力和创造活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认为赏识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赏识教育强调:(1)教育者赏识受教育者;(2)引导受教育者赏识他人;(3)启发受教育者学会自我赏识。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认为“老年教育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是老年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以人为本的老年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树立自主教育的科学理念”。“老年自主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开发老年人的体能、智能,完善老年人的人格;培养老年人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参与社会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文范强调说:“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老年学员的自尊心是老年教育工作中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这也是自主教育中最坚实的基础。
结合赏识教育理论,我归纳出老年教育中的六条原则:
1)信任——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信任的是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个学员,哪怕他的文化水平很低,他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要相信每一个学员的潜在能力。由于客观原因,很多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学习,现在,他们能重新进入课堂学习,也可能正是其潜能迸发的一个机遇,因此,教师要存崇拜之心,充分激起学员内心的自豪之情。
2)尊重——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尊重的是人格。学员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当予以极大的尊重。倾听老年学员说话,会使他们立刻感受到被尊重。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成熟的思维和较强的社会理解能力,应当虚心向学员学习,这不仅是对学员生命价值的真正承认与尊重,而且是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工作方法。
3)理解——学会交流,学会感激
理解的是差异。学员的个性世界复杂而丰富,决不能用单一尺度去衡量每个人的生命价值。要多与学员真诚地谈话。要想学员对你说心里话,你得先把心里话说出来,与学员交流,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不要抱怨为了学员你付出了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学员带给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给自己带来的尊重和快乐。
4)激励——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要热情地激励。当我们与学员心灵相通的时候,我们便会看见学员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抓住学员的闪光点加以激励,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学员若能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5)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要耐心地宽容。看待每一个学员不能绝对化——不是优点,就是缺点。教师每时每刻要关注学员,爱学员,要接纳,再接纳,给学员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学员的求知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
6)提醒——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要真诚地提醒。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实际上,人们往往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
我校音乐教师胡素月是一位深受学员欢迎的老师,因为她懂得充分采用赏识理论进行教学。她深知老年人上学不是为了考级,不是为了考学“加分”,也不是为了当专业歌唱家,学习的动力完全靠自控。每当有人灰心,要打退堂鼓的时候,细心的胡老师总是能够洞察学员的心理,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学员唱得比较差,可胡老师却能从中找出那一点点可取之处,给同学以鼓励。胡老师说:“学习要有信心支撑,而信心是建立在看到成功的希望基础之上的。学员们得到肯定,就会看到希望,树立起自信。”正是胡老师的这种赏识、鼓励,使每个学员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增添了学习的动力,把学习坚持下来,这种自信心的树立,远比学会几首曲目更重要。
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老年教育的实践,正在形成老年教育的主体教育思想,即健康教育、适应教育、参与教育,以及快乐文化生活教育,老年教育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适应老年学员的个性特点,而赏识教育在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贵州老年大学 马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