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其子弟回忆道:“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徘徘”。这里,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是指口欲言而不能之状。可见,启发式的核心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员的“愤然心理”,即想知道而未知,欲讲又讲不清的状态。此时,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高,主动性最强,教学效果也最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善于启动。老年学员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善于思索,更易产生“愤排心理”,更具有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要落实在各科深厚的文化内涵中,要让学员在愉快的学科教学中接受思想教育。即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先受感染,动真情,要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和观点。唯其此,才能赢得学员的情动。
我在讲授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时,挖掘了下述思想文化内涵,并动情地讲了自己的感受。那是在1 9 89 年,我带学生在湖南大庸(现称张家界市)实习,在自然景色迷人的山崖上,偶见“奇峰异石,冠绝天下。苍松翠衫,美不胜收”十六字的题刻。下附有“王光美携子女游张家界”的说明。山水本无情,人间有真情,张家界的十六字题刻,以“奇”开头,以“美”结尾,何等精妙,何等鲜明。每每向老年学员讲及我的上述领悟,学员们无不动容。
这种嵌名式的题刻,我在讲旅游中的楹联时,就讲过这种联式。王光美同志是一位传奇的女性,晚年致力于幸福工程和慈善事业,照亮和温暖了无数母亲和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