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车开到老人家里
“这个澡洗得真舒服”
带上洗发水、沐浴露、消毒液,昨天下午1时许,浦东陆家嘴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的专职沐浴员李艳又像往常一样“开车”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洗澡。
这可不是普通的车,全名叫折叠式沐浴车,粗看似一辆被塑料布包裹的折叠式轮椅车,沐浴车的底部还有下水口,宛若一个“移动浴缸”。这次李艳的服务对象是住在三航小区88岁的郭阿婆,一路上这辆车收获了不少路人好奇的目光。
郭阿婆家在三楼,没有电梯,李艳和服务社的工作人员一起把30多斤的沐浴车抬上楼。一见李艳,郭阿婆就笑了:“我早就等着你们来了。”
铺上一层一次性塑料薄膜,让老人坐进泡澡车,仰起头,李艳轻轻将洗发水抹在老人的头发上,帮她洗头;帮老人擦干头发,李艳又帮老人洗澡擦身……老
人微闭着眼睛,不停地说“好舒服”。
“在家中洗个淋浴泡个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很正常,但对那些居住面积狭小、没有独立卫生间且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是件奢侈的事。”居家养老服务社社长顾月华告诉记者,街道起草了一份《为老人提供沐浴的可行性报告》,浦东新区民政部门非常重视,配发了一辆折叠式沐浴车。服务社又成立了专业助浴队伍。今年7月起,他们开始每周定时推车上门为老人服务。
“我都快忘了水淋在身上的感觉了!”李艳说,这是她最常听到的一句感叹。尽管为老人洗澡很辛苦,但只要看到老人们入水时脸上浮现出的满足神情,她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志愿者街头分发重阳笑(孝)菊手链
“无论多忙,都该向长辈问声好”
“今天是重阳节,这根手链送您,祝您家人健康、幸福!”昨天一早,由团市委发起的重阳笑(孝)菊手链派送活动在人民广场地铁站举行。著名艺人苏有朋和30多位志愿者向市民免费发送手链。
不少行人停下脚步,接过由金色“菊花”与红色中国结组成的手链。“金色的菊花,寓意人生步入金秋的幸福和谐;红色的中国结,寓意父母长辈吉祥如意。”志愿者们这样解释手链的寓意。
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路人,绝大多数市民都知道当天是重阳节,但也有个别市民表示不知道。一名年轻白领不好意思地说:“工作太忙,实在不记得了。”她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妈……”
打算怎么为长辈过重阳节?路人回答各异:“我的父母在外地,晚上打电话给他们!”“已经买好重阳糕了,晚上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志愿者谢超告诉记者,每年重阳节他都会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等活动结束,我就去给家里老人买礼物!”
团市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选择在重阳节赠送笑(孝)菊手链,是为了让它随时提醒自己:时光如梭,别让忙忙碌碌的生活消磨了值得珍惜的亲情和关爱。
别让老人成有子女的“孤老”
为老人送饭,帮老人洗澡,替老人解闷……昨天的实地采访,让记者们感受到了各个社区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贴心和周到。
然而,记者也看到了“工作太忙,不记得重阳节”的年轻人,也听到社区干部无奈地透露,有子女把老人“全托”给社区。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的老人在全社会努力下生活、安全已有保障,但因缺少亲情,部分老人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老人不图儿女给家做多大贡献……”正如歌中所唱,子女只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就觉得很满足。让我们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多给身边的老人一些温暖。
“车轮食堂”为老人送餐:
“不进厨房,照样吃上热饭菜”
昨天10时45分许,20辆满载热饭热菜的三轮车从临汾路街道出发,把300多份饭菜一一送到街道独居老人手中。
重阳节前夕,闸北区临汾路街道推出“车轮食堂”,为60岁以上孤老、纯老、独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解决“吃饭难”问题。
上午11时许,邻居家厨房传出阵阵“噼里啪啦”的炒菜声,汾西路280弄301室的吴老伯夫妇仍然笃悠悠看电视。吴老伯告诉记者,他患有前列腺癌,一年多前动了手术,老伴身体也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吃饭成了问题。“现在送餐员会把美味饭菜送上门,真是省心多了。”
不一会儿,送餐员骑着三轮车来到楼下,从保温箱中取出4盒饭菜送上三楼。“吴老伯、王阿姨,祝你们重阳节快乐。”送餐员一边递上饭菜一边说,“油爆虾、冬瓜和罗宋汤,今天还加送一个香蕉!”老人们高兴地接过饭菜。吴老伯说,他患病,有些菜不能吃,这些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接着送餐员又赶到临汾路300弄202室鲍老伯家。鲍老伯今年81岁,老伴78岁,老两口买菜烧饭也是一大难题。“天天进出厨房弄不动,烧多了又要连吃几天,既没营养又不卫生。”中午11时30分,送餐员准时将饭菜送上门,两位老人乐呵呵道:“一顿饭只要五块五,不贵,每天花色还不一样哩!”
目前临汾路街道共有独居老人476户,其中300多户已在街道预订了送餐服务。据悉,临汾路街道试点运作成熟后,“车轮食堂”有望在闸北全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