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进行防震救灾科普,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高徐家汇街道辖区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科技氛围,5月31日,作为徐汇区“上海科技节”主题活动之一,徐家汇街道光启社区书院开展“典籍里的科学—百年前的中华地震总籍”科普阅读活动,通过趣味的课堂讲解,丰富的互动,给社区青少年带来了难忘的科技探索之旅。本次活动由徐汇区科委科协委员会、徐家汇街道科学技术协会、徐家汇光启书苑、徐家汇街道社区学校主办。
在徐家汇,科普资源尤为丰富。徐家汇观象台作为中国第一个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近百年来,大量科研成果诞生于此。其中,就有由田国柱、黄伯禄整理完成的《中国地震总表》。
科普老师为青少年讲述了这对于防震救灾的意义。通过此书,人们可以针对性地预测地震并展开相关研究。因此,这项跨时代的研究成果在今时今日仍熠熠发光。
活动中,科普视频内容为青少年展现了黄伯禄如何突破困难,耗尽心血整理大量古籍和资料,并将这些地震史料进行翻译,为国际地震研究做出重大贡献。青少年在课堂上感受到科学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拥有长达3000多年关于地震记载的史料。所以,加强防震救灾的科普与演练尤为重要。课堂上,结合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2年青海玉树地震和去年发生的甘肃积石山地震,老师为大家进行了“当地震来袭,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专题科普。并为大家呈现了我国在地震预警、防震、抗震能力的不断进化,提升了大家的民族自信。
之后的互动环节,老师通过视频演示和模型制作,从另一方面给大家科普了“地震除了会造成伤害,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趣味知识,告诉青少年地震也会将深藏地下的宝藏矿脉显现出来,并通过标本展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并且辩证看待地震所带来的影响。
本次活动,社区书院将“科普阅读”与“防震救灾”进行巧妙结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在场居民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内容“接地气”“很实用”。今后,徐家汇街道科协还将进一步从实用性和趣味性角度出发,为社区居民奉上一道道精彩的科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