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闵行区老年大学、各镇街道老年学校与马桥镇17个居村委老年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调查情况与分析如下:
一、闵行区老年教育概况
在市府办公厅2003年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老年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后,闵行区逐步理顺了全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使本区的老年教育逐步规范。
(一)建立了“闵行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该小组由区教育局牵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组长由区教育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局、民政局两位副局长担任。相关单位领导为组员。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以下简称办公室)。
(二)闵行区政府办公室转发教育局、民政局等五单位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老年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闵府办发[2004]76号)该文件对本区老年大学、镇街道老年学校、居村委老年分校(教学点)的领导体制、经费都作了相应规定。
(三)按76号文件规定,各镇、街道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老龄办主任和老年学校校长担任副组长的镇、街道老年教育工作小组,负责领导、协调本地区的老年教育工作。
(四)办公室与区老年大学合署办公。建立了全区老年教育工作的联系网络,组织了对街、镇老年学校办学干部的培训,建立了办学干部例会制度;办公室负责全区老年教育的统计工作,区老年大学承担对全区街、镇老年学校的业务指导工作。
(五)区、街镇两级老年学校办学干部、教师、课程设置及其他教育活动情况统计。
二、村居委老年教育情况的个案调查
我们仅对本区马桥镇的老年教育情况作了个案调查,马桥镇是我区农村老年中具有代表性的镇。下面是该镇老年教育的现状。
(一)该镇老年人口比:
全镇在籍人口33016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976人,占全镇在籍人口的18.1%,基本与全区18.9%持平。事实上,农村45岁以上的失地农民还有千人以上。
(二)该镇老年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
现在闵行区各街镇的老年学校均按区76号文件规定挂靠镇、街道社区学校。老年学校不再登记,仅在教育局备案。马桥社区学校和老年学校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因为由镇、街道社区学校领导在抓老年教育,镇、街道社区学校归教育局领导,全区老年教育又是区教育局牵头负责,因此区老龄委只是负责动员协调工作,具体工作由镇、街道社区学校在抓老年教育。
马桥镇老年教育由副镇长牵头的老年教育工作小组负责,由社区学校与镇老龄办分工负责。
居村委老年分校由镇老龄办出面指定村居委的老龄工作干部(村老龄书记)或居委副主任担任分校校长,负责日常工作。
从实践看,这种体制是有效的。
(三)马桥镇居村委老年分校硬件情况:
该镇共十六个村委,一个居委。其中联盟村正逢市政动迁。农村住房、村委办公用房全部拆除,仅保留村委班子,做动迁善后工作。其余16个村居委的老年分校依托村老年活动室办班,拥有一间教室的有6个村;二间以上教室的10个村。各村均有100—200M的活动场地。
16个村居委共有854套课桌椅,平均每村有50套课桌椅,最少的也有30套。
16个村居委拥有18台录音机、21台电视机。可以应付平日教学需要。
(四)马桥镇村居委老年分校老年教育覆盖面情况:
在镇政府、镇老龄办和镇社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马桥镇的老年教育找到了很好的载体。
其一、各村居委以“祝寿会”为载体,组织农村老年人参加各类讲座。镇老龄委规定,各村居委每年定期为本辖区内的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举行“祝寿会”。
在祝寿会上,请领导或志愿者给老人们讲形势、讲老人维权、讲保健知识,讲动迁政策。很受老年人欢迎。
其二、各村居委开展“文化天天乐”活动。“文化天天乐”活动,是马桥老年教育的创新。“文化天天乐”每周有课程表、节目单,公布在各老年分校。内容有老电影播放;有空中老年大学节目收视;有村老年兴趣小组活动;有老年社会文体活动;有棋牌室活动、图书室、咨询室开放。天天有文化活动,老年人天天快乐。为了提高“文化天天乐”活动的层次,扩大“文化天天乐”活动的影响,马桥老年学校组织了“文化天天乐”巡回展演活动,各村老年分校抽调优秀节目到村里演出,所在村也演出30分钟节目。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其三、有组织的课程教学活动。农村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活动,老兄弟、老姐妹、老邻居在一起聊聊。村委又有活动场地。关键是要有人组织有人发动,又有老师辅导。发动、组织依靠村老龄干部,老师问题成了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马桥社区学校为各村居委分校培训教师,各村居委分校选派2—4名学员参加镇老年学校的课程教育。由这些学员回老年分校后担任指导或教练。现在镇老年学校开设了健身舞、腰鼓、剪刻纸、沪剧培训班。各村开设相应的课程班,每班学员数在12人到20人不等。
如果从广义的老年教育看,以每位老年人每年参加4次以上老年教育活动来统计,全镇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达3753人次,占全镇5976名老年人口的60%左右。
三、农村老年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提高老年教育质量的建议
1、当前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缺少法规支持。
现在做事都讲究法律依据,即“依法办事”或“依法行政”。
2003年市府办转发五部门的“若干意见”(34号文件)对基层政府特别是居村委没有多大的约束力,希望市人大能制定上海市老年教育条例,从法律层面上规范老年教育。如区、镇两级应有老年教育专职干部,区、镇都应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年教育经费。区、镇两级老年学校应有相适应的校舍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
2、对村(居)委老年分校办学应在经费上给以倾斜。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太低,农村老年人口月养老金仅在150元左右,维持生活已十分拮据,学费根本不能收。他们希望参加老年学校学习,最好还有些补贴。因为他们还要在自留田上摸摸,种些蔬菜上市场,养鸡养鸭,换几个零化钱。建议镇财政中列出老年教育专项经费,每名老人50元,其中人均10元给镇老年学校,人均40元给村老年学校。
3、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小学文化和半文盲者居多。电视、老电影、空中老年大学里讲的是普通话,他们听不大懂。希望空中老年大学教材配上本地话,制作成郊区版VCD,供农村老年分校播放。
4、村居委老年活动室的棋牌室,天天人气旺盛,与老年分校教学活动比较冷清形成强烈反差。据我们对16个村居委,4月11日—4月17日一周内老年活动室内棋牌室活动人数观察统计,七天内16个棋牌室内有4415人次参加搓麻将、打扑克。平均每天每个棋牌室有39.4人次在打牌或看打牌;七天内16个电视室内有2018人次在看电视,平均每天每个电视室有18人次在看电视。现在农村电视机普及,看电视的人数也逐渐减少。
5、农村受传统影响,女老人在家料理家务,男老人出来白相。棋牌室中91%是男性老人,电视室里67.6%是男性老人。
6、农村老年教育缺少吸引农村老年人的课程。我们与这些老人交谈中了解到,他们退休以后,闲在家里没事做,搓麻将是为了消磨时光。他们反问:“不搓麻将做啥呢”。他们希望有人给讲讲形势,讲讲本地发展,讲讲养生保健,他们希望村里组织他们出去旅游。
这些都给从事农村老年教育者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开设农村老人需要的、适合农村老人学习的新型课程来吸引他们参加学习。特别是吸引麻将室里的男性老人参加学习。
7、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各级领导和办学干部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忘了20%以上的老年农民,构建和谐社会也不能忘了20%的居民。
上海 吴 克(作者系上海市闵行区老年大学校长)